中证网
返回首页

逐浪而进 江苏船舶“出海”展露提质增效“新航迹”

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5月29日电 题:逐浪而进 江苏船舶“出海”展露提质增效“新航迹”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南京海关统计显示,江苏今年前4个月船舶出口值达348.3亿元人民币,规模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90.3%,占同期全国船舶出口总值的34.7%。

  数据折射出近年来江苏船舶产业加快集群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力推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江苏船舶“出海”提质增效“新航迹”日渐清晰。

  南通、泰州、扬州地域相邻、产业相融,如今江苏形成东起南通启东、西至扬州仪征的沿江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带,聚集了全省80%的船舶海工制造企业。

  不久前,新建造的12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号”在南通启东交付。“这艘船建造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它的顺利交付,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的发展底气更足了。”船舶建造方、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采购部部长魏广胜说。

  顺江而上,在泰州、扬州,深耕细分领域、加大技术创新,是船舶制造企业打造“硬核”实力的奥秘。

  连日来,4艘多用途重吊船停靠在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舾装码头,工人们有序地进行船体焊接、装配、上漆,全力以赴赶工期、保交付。

  “在保持多用途重吊船建造优势同时,我们还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进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景雷说,目前企业在手订单达45艘,生产计划排到2027年。

  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主要建造中小型化学品船、气体船等特种船舶,产品出口挪威、瑞典、荷兰等欧洲国家。5月22日,这家公司为瑞典船东建造的16300吨双燃料化学品船进入试航阶段,预计6月中下旬交付,这是该公司即将交付的第10艘同样船型,目前这一船型订单已接到第22艘。

  除南通、泰州、扬州三大造船基地外,江苏其他沿江城市也不甘落后。日前,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价值12万美元的船用备件在江阴海关通关,将用于在建的第9艘新船。“今年我们计划开工建造26艘船,已完工交付8艘。前4个月承接新造船项目12艘,在手订单超80艘。”公司总经理周建祥说。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镇江的优势特色产业。目前,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等当地主要造船厂在手订单已排到2025年至2027年。

  图为镇江海关工作人员登临出口新船实施查验。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摄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从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含“绿”量船型迈进,从关键细分领域突破到全产业链发展并举,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正在成为江苏船舶“出海”的鲜明标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