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发挥直接融资支撑作用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欧阳剑环 彭扬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多位专家5月27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建设金融强国要看重质量和功能,从数量驱动到质量引领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直接融资可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应进一步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活力。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对于如何理解金融强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从国内维度看,金融强国体现在资源配置功能完善、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国际维度,金融强国体现为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金融强国要摆脱过去数量驱动的路径,除了体量外,还要看质量和功能。从数量驱动到质量引领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摆正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注重脱虚向实。“如果没有服务好实体经济,金融终究强不起来。”

  屠光绍还提到,金融强国的“强”应为全球维度,代表了在全球的影响力,在这方面我国金融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目前我国金融系统国际业务量还较小,国际资本参与境内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比例还很低。

  谈及建设金融强国的任务,丁志杰表示,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便利度;有序推动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多边开发机构治理,深化双边务实金融合作,积极参与涉及金融业的国际贸易规则研究制定;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重视宏观层面的稳定和安全,逐步减少微观层面的行政审批,推动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渐进式资本项目开放道路,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深化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改革。

  进一步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多位专家认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金融可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直接融资与科创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需求最为匹配,特别是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张晓慧认为,资本市场具有要素集成、筛选发现、企业培育、风险分散和资金放入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是为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分散科创企业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

  为加强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张晓慧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降低科创企业的成本和风险,鼓励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活跃资本市场,对不同投资机构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规范投资行为。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约束、资格审查、信息披露等功能,可有效促进资本市场公平交易;发挥风险投资评估、咨询、担保和评级等中介机构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风险,提高融资效率,提升资本市场活力。

  就股权投资而言,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原司长李亢表示,“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为私募股权投资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私募股权投资面临多重变局,需调整策略,发掘科创企业,预判热点变化,并加强直投项目的布局和推进。同时,健全多元化退出机制。股权投资机构应提升并购退出经验。同时,建议完善股权退出的体制机制,明确政策支持和市场交易系统建设。”李亢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