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夯实基础制度,创新关键机制,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采访时表示。
田轩建议,完善上市标准,压实中介机构职能,把好“入口关”;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与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做好衔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流向具有创新潜力的优质中小微企业;持续扩容互联互通机制,扩大交易产品范围,促进双向交流。配合实施财政税收政策等,拉动有效投资,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行业和企业,带动科技创新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
监管部门近期提出,从IPO方面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支持力度。 田轩认为,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上市标准,针对不同上市板块,细化对不同企业上市标准,丰富财务指标要求,规范IPO发行定价机制,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属性公司上市需求。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发行标准和审核程序的衔接,加大对一级市场募投项目资金做好短中长期规划要求,健全资本对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通道。健全上市前审核程序,精准把握拟上市公司科技属性,识别未盈利企业的科技成色,真正发现具备长期发展价值的优质企业。
谈及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如何持续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田轩表示,应全面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创新财税制度,完善配套规则和机制,对创投基金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创业投资力量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转化等创新活动的支持;支持创业投资机构深度参与企业发展和治理过程中,为优质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知识、人才、专业技能等,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与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的有效衔接,畅通科技型私募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激发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