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民航局:推动增加低空可飞空域

记者 李嫒嫒 见习记者 王婧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3月29日,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骆洪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航局将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推动增加低空可飞空域。

  载人飞行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有统计的民用无人机全年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全国注册通航企业690家,运营航空器2900架,月均飞行11.4万小时。

  骆洪江表示,我国民用无人机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领域率先实现行业普及。城市场景和物流应用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已初步具备广泛推广的基础,海岛、山区、沙漠等运行实践持续开展,载人飞行等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

  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发展迅速。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将实现以智慧空中出行为代表的综合立体交通和低空融合飞行,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

  当前,我国通用机场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介绍,目前还存在机场总体数量不足,布局规划不够合理,建设程序复杂,机场发展定位不清晰、机场建设规模偏大、场址和净空保护不足等问题。

  下阶段,将加快推动出台行业管理规章;研究出台通用机场样板间建设指南,有序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简易型通用机场;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同时,民航局将进一步明确通用机场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加大通用机场规划布局数量。

  在空域管理方面,骆洪江说,将推动实现由现行在原有空域结构中协调划设报告空域、监视空域和目视航线的做法,变为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增加低空可飞空域。

  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在发布会上,商可佳透露,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针对型号数量较多的中型无人机,民航局编制了《限用类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目前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在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方面不断作出战略部署。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了发展规划。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点出2027年和2030年两个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点。即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低空经济应用中的重要载体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适航取证和商业化速度也在加快。

  3月25日,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的飞行体型号合格证申请获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进入适航审定阶段;3月22日,峰飞航空科技旗下V2000CG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3月18日,亿航智能EH216-S在淘宝上架销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