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谋全局 知未来——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交流活动”举行

连润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连润)由国研智库主办的“谋全局 知未来——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交流活动”日前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为公司等高端智库专家、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动。与会专家围绕“大调整与再平衡——2024年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展望”“‘启’点与突破——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展望”等主题发表了观点。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2024年企业发展机遇与趋势展开了讨论。

    

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致辞 

  国研智库总裁张诗雨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达到了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积极稳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深入推进全国碳达峰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加快计量标准和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协同,绿色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华为公司中国地区部战略Marketing部副部长陈亚新发表讲话 

  华为公司中国地区部战略Marketing部副部长陈亚新表示,我国需要创造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产业和生态。大模型的产业化将为我国社会带来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基础设施使得大中小型企业皆具备大模型服务能力,助力产业化升级。百模千态是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场景支撑的大模型,需要政府和产业联手支持,加速从创新到产业化的闭环。发挥中国加速度优势,在产业供给侧,需加快人才储备和赋能。此外,还需企业政府合作加速高质量数据集供给。此外,国内大模型产业化也必然会带来新一轮金融和资本的合作空间。 

  在中国数字经济展望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贺俊表示,大国科技表现出如下规律:后发国家实现赶超都是在新的技术领域和新的产业领域实现的,实现赶超的国家都开发出与新技术相匹配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在政府管理上,我国采取先放后管的管理方式,这一方式有利于创新。在产业政策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为全局协调模式。“发展数字经济一方面要发挥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要包容多种数字经济发展的路线和模式。”贺俊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室主任江飞涛(右一)发表讲话 

  在圆桌讨论环节,对于2024年企业要把握住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室主任江飞涛表示,一是把握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韧性相对比较全面的优势,二是将生产与当前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相匹配,三是传统制造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制造业升级过程将为高技术产业提供市场和场景。

  “处于下行周期的产业要把握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智能转型两个‘良方’,此外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包括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部长王晓明说。

   

汇正财经首席研究员顾晨浩发表讲话 

  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顾晨浩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国内技术不断更迭,国产AI芯片的需求也会急剧爆发,从长远看具有较大的机遇。新能源产业则是未来主导全球能源的关键领域,长期来看,行业若能控制好供求关系,也具有非常好的机遇。

   

汇正财经CTO周荣圣发表讲话 

  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荣圣表示,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回馈众多新兴产业,还会惠泽传统行业发展,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对资本来说,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有较多的投资机会。

  (图片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