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体经济“安心”发展 保险机构探索发挥减震器稳定器功能
“2023年1至11月,中国太平累计为超过3万辆粤港澳三地跨境车提供保险保障服务,是2022年全年服务数量的约3倍。下一步,我们将升级跨境车通保通赔服务方案,利用跨境车系统推出一些客户自助的特色功能。”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于晓东2024年1月4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太平积极发挥跨境经营优势,以保险力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保险业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实体经济发展才能更“安心”。多家保险机构认为,保险业在服务国计民生上大有可为,2024年保险业将持续向好,行业发展将迎新机遇。
看好行业前景
展望2024年,多家保险机构人士表示,坚定看好保险业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全面复苏,保险业将延续当前稳中向好发展态势。2024年,中国保险业在跨境保险需求、境内外保险市场联动方面将迎来新发展机遇。”于晓东说。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为保险业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市场空间和政策条件。我国保险市场潜力非常大,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保险业近几年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的转型成效开始显现。“人民群众对养老需求、健康需求甚至财富管理需求在逐步扩大,这些需求都会逐步转变为现实。”他说。
在中国人保集团战略部主要负责人张宝辉看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动能。国家支持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保险将日益成为各级政府政策“工具箱”的重要手段。金融管理部门营造良好监管环境,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意识,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平稳运行。
优化养老服务
随着社会养老需求逐步增加,保险业养老服务体系和生态建设也持续加强。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融业务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保险业在养老产品设计、长期资金管理、养老产业融合上具有独特优势。”赵国栋说,保险资金能长期稳定地参与到养老产业发展之中,通过打造养老服务生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赵国栋表示,保险支持养老的具体做法在于不断丰富养老产品供给,大力提升老年人风险定价能力,推动风险补偿向风险全链条管理转变。他透露,中国人寿将进一步加大针对新业态、新市民养老需求的产品研发。通过加强与医院、医保局及健康管理第三方的合作沟通,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深入分析慢性病、高龄、失能等老年特殊人群的年龄、疾病分布等画像信息,持续提高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拓展可承保人群,让风险保障惠及更多老年人群。
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透露,中再将推广“保险+诊疗+康复服务”模式,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失能保险、老年特定疾病保险等适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
在贴近“民生”的同时,保险业也立足自身优势,服务“国计”。
国产大飞机C919、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中国人保承保护航的身影。张宝辉表示,公司提升制造业保险支持水平,2023年前11个月共为13.2万家园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22.7万亿元。更好地发挥保险投资对制造业的支持作用,截至2023年11月末,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投资规模超过2400亿元。
在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方面,于晓东表示,截至2023年11月末,集团境外机构共计21家,累计承保“一带一路”项目441个,提供风险保障5064亿元,承保海外业务共涉及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56个国家与34家保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直接代出单及共保合作关系。
此外,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信保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明刚表示,该公司2023年前11个月累计支持对共建国家出口和投资2152亿美元,向企业和金融机构支付赔款超过14亿美元。“中国信保将加大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及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统筹推动更多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