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排头兵”涌现 深市新上市企业领航生物医药“蓝海”

黄灵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黄灵灵)12月20日,深交所组织召开深市注册制改革后新上市公司座谈会,美好医疗、国科恒泰、川宁生物等10家上市公司参会。

  其中,不乏生物医药各个细分领域龙头公司,这些企业多是“十年磨一剑”,经过十余年甚至数十年深耕,逐渐成为细分领域“排头兵”。登陆A股后,在高质量监管服务推动下,这些企业得以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投入研发创新,发展新技术、发掘新赛道,努力在生物医药“蓝海”持续领航。

  引领细分领域发展

  作为创新企业的聚集地,创业板在培育、孵化生物医药企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做优做强方面成效显著,“优创新、高成长”特色突出。截至目前,近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覆盖了从化学药剂到中药饮片、从基因检测到体外诊断、从生物疫苗到血液制品、从医疗器械到医疗服务等的全产业链体系。

  美好医疗就是其中一员。美好医疗董事长熊小川介绍,公司是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医疗器械组件及产品的开发技术、塑胶和液态硅胶精密模具及成型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和完善的医疗器械合规管理体系为基础,为国内外医疗器械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批量生产交付的全流程服务。公司为人工植入耳蜗和家用呼吸机细分市场龙头企业。

  川宁生物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及全球抗生素中间体领域规模领先、产品类型齐全、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企业之一。公司硫氰酸红霉素、青霉素中间体、头孢中间体三大主业产品市占率达到行业领先。

  川宁生物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顾祥介绍,受益于抗生素中间体产销两旺和合成生物学新产品形成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川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5.81亿元,同比增长21.83%;净利润约6.4亿元,同比增长92.65%。

  打造创新研发硬实力

  生物医药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往往需要深耕专业赛道,打造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川宁生物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发酵、过滤提取以及环保处理等方面。例如在生物发酵生产领域,川宁生物在国内首创抗生素发酵领域500立方米发酵罐,研发头孢菌素C酰化酶工艺技术等,奠定了公司在抗生素中间体行业的地位。

  顾祥介绍,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拥有3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技术、酶反应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

  国科恒泰历经十年迭代,创新性地打造了“一站式分销平台+院端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填补了行业信息化空白,其通过集中整合资金、仓储、物流、信息等关键要素,为行业提供全链条综合专业化服务,助力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公司服务国内外110余家头部医械原厂和5000多家医院,业务覆盖医疗器械的高值、低值、IVD、设备,全领域产品,形成了2小时单程送达全国80%以上三级医院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对时效性要求、复杂性极高的骨科手术,公司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手术配台服务,十年间手术配台量超百万台,帮助千万病患恢复健康。”国科恒泰总经理肖薇说。

  开启“大航海”时代

  多家参会企业表示,生物医药是朝阳行业,面临广阔发展空间,未来伴随“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与此同时,这些头部企业还在发展新技术、发掘新赛道,致力于在生物医药“蓝海”持续领航。

  熊小川表示,美好医疗在巩固原有优势业务的同时,也在发掘新机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来源于新品类业务。”熊小川表示,公司不断加深与全球医疗器械各个细分市场龙头企业的合作,在给药、介入、助听、监护等细分领域为强生、西门子、雅培、瑞声达听力、迈瑞等十余家全球医疗器械百强企业提供产品及组件,有多个项目和产品处于开发合作的不同阶段。

  “美好医疗将以登陆资本市场为契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努力将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具备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批量生产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平台企业,助力中国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在进口替代与国产出海实现双线共赢发展蓝图。”熊小川说。

  顾祥表示,经过近几年发展与洗牌,抗生素中间体行业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包括川宁生物在内的五家头部企业占有全球市场90%的份额,头部企业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共同维护产品价格稳定,避免行业恶性竞争。“预计明年抗生素中间体价格将稳中有升,未来头部企业将跟随行业发展收获较为可观的利润增速。”

  川宁生物在做强传统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在新赛道寻找盈利增长点,看中了红没药醇、麦角硫因等国内市场相对空白且产品毛利较高的高端化妆品原料市场。“公司拥有合成生物学柔性生产线一条,目前已披露的合成生物学产品包括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等多个产品,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备从选品到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落地能力。”顾祥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