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中天科技:海上“风光”无限好

王朱莹 乔翔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南通之东、黄海深处、碧波之上,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迎风旋转,源源不断地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清洁电力。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一环,正是敷设在海底的一根根海缆。

  作为海上风电项目并网的前提,“下海越洋”的海缆是中天科技的重要业务板块。中天科技开发的“大长度、大水深、大容量、高电压、低成本”系列海缆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天科技也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海缆专业制造商之一。

  1992年起步于光纤通信业务,三十载时光刻刀,不仅雕琢出中天科技作为光纤通信领域全球领军企业的英姿,也一笔一画地勾勒出了中天科技在海洋通信、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脉络。

  逐“光”追“风”

  还未走进中天科技,远观厂区,一座高逾百米的细长塔楼便映入眼帘,引起了前来调研的中国证券报记者的注意。

  经工作人员介绍,这座高塔运转着三条立式全进口VCV交联生产线,被称为“光电缆之王”的海缆核心组件正在其中生产。

  一走进车间,长且沉重的海缆堆放其间,令人震撼。这些“大家伙”虽看似笨重,含“科”量却极高,正是中天科技30年来不断向精益制造看齐的缩影。 

  海缆业务,为中天科技斩获了许多“第一”的荣誉: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海缆企业、第一家进入欧洲高端市场的海缆总包供应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缆业务不仅承袭了中天科技的起家业务——光纤通信的高标准,更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

  早在1999年,中天科技便极富前瞻性地布局海洋领域,成功研发生产出国内第一根商用海底光缆。

  “海底光缆是光纤光缆的‘皇冠’产品。我们创造性地将1999年成功研发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中的不锈钢光纤单元应用于海底光缆。借助光纤保护的关键技术突破,这种海底光缆成为中天科技进入海底光缆行业的‘敲门砖’。此后,我们还陆续研发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缆等系列产品。”中天科技旗下公司中天海缆董事长薛建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追“光”而生的中天科技将目光投向了“向海争风”的风口。

  “海上风电建设无疑会拉动海缆订单量。特高压柔性直流海缆技术的成熟也会催生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薛建林的观点十分明确。

  从行业层面观测,全球正处在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过渡期,多个沿海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2022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计,2031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70GW,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

  “在海上风电场逐渐向深远海发展的趋势下,物理距离的增加使高压交流海底电缆所产生的电力损耗、电压下降和经济性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痛点。”在薛建林看来,与交流海缆相比,柔性直流海缆具有输电距离长、损耗小、线路建设成本低等优点,是建设大容量、远海风电场建设及洲际能源互联的关键装备。

  在此背景下,柔性直流海缆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介绍,中天科技应用于江苏如东H6、H8、H10的±400kV直流输电线路长度达108km,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直流电力传输电压等级、传输长度的双突破,为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在交流海缆领域,公司开发的国内首根三芯110kV、三芯220kV交流海缆在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应用,拉开了我国三芯高压海缆应用的序幕。

  今年以来,中天科技已陆续斩获丹麦海上风电项目、德国波罗的海海上风电项目等。国信证券研报显示,公司目前拥有江苏、广东和山东生产基地,海缆产能储备达百亿元,订单份额居国内前列。

  摘下“皇冠上的明珠”

  海缆这个彰显实力的高科技领域,历来都是海外巨头角逐的竞技场,难觅中国企业身影。但是,经过持续攻坚克难,中天科技的海缆业务正逐步渗透至海外。

  做先行者谈何容易!对这一点,30年前向光纤通信领域转型的中天科技,或许理解更为深刻。

  “作为生产光纤、制造光缆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光纤预制棒代表光通信技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光通信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天科技董事长薛济萍告诉记者,虽然当时国内相关企业已具备光棒拉丝、光纤制缆的工艺,在庞大的国内市场中“过得还不错”,但实则危机四伏。

  “当时,光缆的核心原材料光纤预制棒主要从国外进口,而光纤预制棒的利润在产业链中的占比近七成。”薛济萍回忆道。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环境不仅没有击垮中天科技,反而成为努力奋发的动力源,中天科技决定自主研发光纤预制棒技术。

  引进、消化、再创新。经过多年摸索,在中天科技光纤预制棒项目带头人沈一春的引领下,公司创造性地采用全合成工艺路线。2011年5月,中天科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试生产成功,一举摘得这颗光通信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中天科技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生产制造基地。

  如今,在光通信领域,中天科技持续完善VAD和OVD两大光纤预制棒制备工艺,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提升总体合格率,降低制备成本,构建行业竞争优势。公司实施的弯曲不敏感高带宽多模预制棒和光纤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在解决光纤预制棒的生产难题后,随着特殊通信应用场景的增多,中天科技开始布局新型特种光纤。中天科技曾创新性地推出超大尺寸全合成超低水峰光纤预制棒等诸多研发项目。经过多年差异化发展,“特种光纤光缆找中天”的说法在业内已广为流传。

  中天蝶变

  有意思的是,在中天科技的展厅内,记者看到,海缆产品等一个个代表中天科技技术实力的产品样本一字排开,讲述着中天科技过去数十载在产业上的不断探索。在众多展品中,一张旧照片却显得十分突兀:一座轰然倒地的烟囱在画面里被定格。

  这张旧照片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因遭遇经营困境,南通下辖的如东县河口镇一家砖瓦厂——中天科技的前身黄海建材厂一度面临倒闭危险。危难时刻,生产队会计出身的薛济萍临危受命。

  为“救活”厂子,细心的薛济萍从产品层面入手。经过不断调研后,他发现,客户对砖头棱角处易损坏这一点颇为在意。为了杜绝这一负面影响,薛济萍决定放弃使用铁夹这一传统搬运方式,带头戴上手套徒手搬运,并将“做一块好砖”的理念延伸至生产工艺环节。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后,随着砖块质量的跃升,厂子也扭亏为盈。

  虽然步入正轨,但低技术含量始终是撕不掉的标签。感受到危机的薛济萍在探索企业前进方向时,恰逢我国光缆通信产业大力开拓发展期。经过多方求证调研,薛济萍毅然将转型方向定为通信光缆行业。

  从光缆起步,中天科技正式进入信息通信领域的时间点是1992年。通过精准判断加上有针对性的努力,1995年,中天科技成功研发第一根用于长江水域的水线光缆;1997年,960芯光纤带光缆通过国家鉴定;1998年,1000米及以下跨距全介质自承式光缆首家通过国家鉴定……

  初踏新领域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中天科技向高端迈进的信念。1998年9月,薛济萍决定对砖瓦厂的那座大烟囱实施定向爆破,这也成为中天科技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中天科技正式从砖瓦厂向光缆厂转型升级。

  薛济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发展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中天科技30年来经历了一次次惊涛骇浪,可正是骨子里对实业的那份信念,让企业总能在逆境中展现韧性,在危机中实现成长,在发展中积累经验。

  数十年过去了,这幅旧照片,依旧提醒着中天人对精益制造的追求。如今,中天科技已迈入“而立之年”,对是否还会有第二根倒地的“烟囱”,我们不得而知。可以预见的是,继“追光而生”“向海争风”后,中天科技的实业之路有望在一根根线缆的编织下通洋越海、无远弗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