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三周年——创新引领蝶变 创业板崛起“三大高地”助力高质量发展
日历再度翻到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迎来三周年。
一岁一华章,在年轮更替中,创业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频共振,用精彩蝶变书写出一份浓墨重彩的答卷。
筑梦再起航,立足新发展阶段,深交所将持续巩固深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加快建设以优质创新资本中心为特色的世界一流交易所,以新气象新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
企业蜕变:“增量”增活力、“存量”添动力
中集车辆,全球领先的半挂车与专用车高端制造企业,创业板注册制新上市公司。
2020年初,中集车辆启动了名为“黑夜明灯”的战略探索,决定将未来10年的战略发展聚焦在建设“高端制造体系和管理新基建”。
“创业板上市可以完善解决公司当前发展的诉求。”中集车辆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毛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战略发展目标不仅需要吸引资金、高端人才,更需要完善的治理架构,以及全体员工的支持。”
自2021年7月登陆创业板,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中集车辆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公司的全球研发人员超600名,注册专利超1400项,并在中国参与了30项半挂车及专用车上装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修改。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王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自设立之初便承载着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使命,试点注册制三周年以来,创业板已成为注册制下兼具创新和成长性的一大板块,助力一大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通过上市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注册制改革三年以来,创业板注册制公司规模稳步扩大,涌现出中伟股份、华大九天、江波龙、湖南裕能等一批创新成长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23日,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中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存量改革+增量改革”齐头并进,试点注册制这关键一招,创业板不仅疏通拓宽了资本市场“入口”,更激活存量市场。
三年来,创业板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打造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制度,通过三大资本工具积极赋能“存量”公司,不断提升支持高成长高创新企业持续成长壮大的匹配度,为企业上市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普联软件,主营业务为向大型集团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方案及IT综合服务。
2021年6月登陆创业板后,为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适应数字经济规模化发展,普联软件上市后首次再融资优先选择便利快捷的简易程序。
2023年2月28日受理,3月6日取得注册批文,用时仅6个工作日,普联软件通过简易程序募集资金8567.43万元,用于国产ERP集团财务核心产品研发项目和技术平台优化提升建设项目。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对记者表示,随着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创业板市场功能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增强创业板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能力。改革后,创业板进一步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特色日益鲜明,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存量企业做优做强,增量企业增添新动能,创业板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共131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2万亿元,涵盖了56个行业,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度睿变: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注册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监管理念、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
记者了解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深交所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本质,坚持注册制“三原则”,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大幅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大力推进开门办审核,推动发行上市全过程规范、透明、可预期,切实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前后市场生态变化显著,为平稳推进注册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兼容并包,板块吸引力日益增强。创业板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提升板块包容性既是服务市场之举,也是发展自身之基。
注册制改革以来,深交所充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大刀阔斧”改革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不再将“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作为申请上市的硬指标,增设以市值为基础的上市条件,申报企业可视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或“预计市值+营业收入”上市条件,优化业绩指标、同业竞争等发行条件,允许优质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板块包容性显著增强,板块吸引力大幅提升,吸引了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奔赴创业板市场。
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申报企业中有69家企业以“第二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申报,21家已注册生效,其中20家企业已经上市。
“三创四新”定位更加鲜明,新公司质地获得市场认可。深交所严格执行创业板定位相关要求,巩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对科技创新企业设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契合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新兴产业公司集群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下,一批创新特色鲜明、成长性突出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质地整体得到投资者认可,涌现出华大九天、广立微、中伟股份、大族数控等发展前景好、投资者认可度高的公司,仕净科技、联特科技、读客文化、力量钻石等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力、成长空间被投资者广泛认可。
紧紧围绕注册制改革目标和市场共性诉求,深交所自3月以来持续开展“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主要内容是深化阳光审核、阳光监管、阳光服务,直接目的是促进审核质量效能提升、促进廉洁文化提升。
在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投行委主任刘乃生看来,创业板注册制为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是创业板注册制夯实了直接融资的制度基石,提升了融资效率,提高了资本市场有效性,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是创业板注册制强化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更多资源导向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着力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三是创业板注册制后市场定价机制更为健全,公司能够获得更合理的估值。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股票具有换手率高、流动性好等特点,这为公司在资本运作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更大灵活性,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是创业板注册制优化了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相关机制,支持公司在深耕主业的同时,积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态嬗变:“三大高地”百花齐放
先看一组数据。
截至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546家公司在上市后营业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其中,32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达20倍以上,76家公司营收增长达10倍以上,168家公司营收增长达5倍以上。此外,264家公司在上市后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其中1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达20倍以上,33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达10倍以上,7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达5倍以上。
截至2022年末,创业板汇聚了一支超53万人的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均值超17%,拥有专利数量31万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专利技术超260项。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欣旺达等企业拥有千余项核心专利技术,2020年至2022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分别为0.87亿元、1.12亿元和1.3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5%。
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民营企业突破1000家,占比超80%,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元,占比近80%。其中,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有156家市值超100亿元,占民营企业总数的12.12%,其中市值介于100亿元至500亿元的有139家,市值介于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有9家,市值超1000亿元的有8家。
三年来,生态全面优化,市场更有活力,装载注册制“引擎”的创业板,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已经崛起“三大高地”,即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
注册制改革让创新特色更加彰显。注册制改革以来,创业板企业高成长特色日益鲜明,培育壮大了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优质企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已然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
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共有先进制造上市公司380余家,数字经济上市公司300余家,绿色低碳上市公司170余家,总市值分别为近3.5万亿元、超3万亿元、约2.3万亿元,三者累计占创业板总数和市值总数的近七成和约3/4。
另外,创业板有效带动了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等一大批创投机构成长壮大,并引导其积极投入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诸如阳光电源、沃森生物、中伟股份等众多知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曾得到创投资本支持,这些创投资本在顺利退出后又能够继续新一轮早期阶段投资。通过引导资本投向、畅通退出渠道,创业板有效促进创新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打造产、学、研、资共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有678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2591家次创投机构投资,投资金额合计671.82亿元;以目前股价模拟测算,投资增值率超过10倍。
而作为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创业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发挥功能作用,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水平,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量增质升,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民营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7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50家。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广泛分布于26个行业,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机械设备、计算机、化工、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行业公司数量最多,合计近560家,占比52.79%。
市场质变: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开板之初,创业板就被赋予了支持创新创业重任。
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创业板承接了新的使命责任,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历经注册制改革三年的创业板,生态全面优化,市场更有活力韧性,已经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不断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面对新的挑战,创业板如何进一步构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搭建产业迭代跃升的“起跳板”,市场各方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智飞生物的发展历程正是资本市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创业板助力民营企业壮大的一个缩影。”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以来,为资本市场引入活水,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帮助创新创业企业厚积薄发、做大做强,公司将与各方以强企之行实现强国之梦,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新篇章。
“愿创业板作为‘活水’润泽更多创新‘沃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王曙光表示。
刘乃生表示,回顾过去三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创业者的梦想在这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上绽放,可以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创业板将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