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业内专家:信贷增长不能仅看总量 更要关注质量

彭扬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发布7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459亿元,较前期出现了一些回落迹象,各方面对7月信贷增长的情况关注比较多。应当看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不弱,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要拉长时间、跨越周期看,不能仅看个别月份的短期信贷波动。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应当适当淡化对总量的关注,更多重视结构的特点。 

  当前,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地方债务管理更趋规范,信贷增长的结构已经发生显著调整。房地产贷款的新增占比从2019年的1/3左右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几乎零新增,同期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从不足30%升至70%以上。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2023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也在积极作为,持续推动信贷结构优化。人民银行围绕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出台了不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期还延期了普惠小微支持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延期房地产金融“16条”,调增2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境倾斜。据记者对一些金融机构的调研了解到,7月末相关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同比增长约29%,绿色贷款平均同比增长约4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平均同比增长约42%,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同比增长约17%,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也有专家提示,高质量发展阶段,贷款增长不是越多越好。现在人民币贷款余额约231万亿元,是2022年名义GDP的190%,社科院统计的宏观杠杆率为283.9%,总量已经不少了。目前一些企业遇到的困难并不是简单缺钱,而是债务过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这时继续加大贷款支持并不能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反而还会加大企业债务负担,需要让该出清的出清,能转型的转型,帮助企业增强发展的活力,才能从根本上夯实贷款稳定增长的基础。

  总体看,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只要经济发展指标总体稳健,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就意味着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基本匹配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