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7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上半年进出口情况并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出现三方面积极变化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吕大良介绍,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总体符合预期,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9.76万亿元和10.34万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从环比来看,二季度进出口比一季度增长6%,5月份、6月份均环比增长1.2%。
具体来看,有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外贸活力走强。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扩容,同比增加8.3%,外贸经营主体活跃度明显增强。同时,民营企业也是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6.8个百分点,规模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2.7%,拉动整体增长4.4个百分点。
外贸结构更优。从贸易方式看,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稳步增强。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开放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进出口分别增长2.8%、4.5%,分别高出整体增速0.7个和2.4个百分点,区域发展更趋平衡。
外贸动能汇聚。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占进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34.3%;同期,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国际市场更加多元。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开放平台作用发挥明显。“新三样”产品,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动能充沛。
持续优化稳外贸措施
今年以来,海关总署继续抓好去年已经出台的稳外贸措施落实,6月份又推出了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提出了增加便利、增强活力、增进服务、降低成本等“三增一降”措施,帮助企业降成本、稳订单、拓市场。
在内蒙古,满洲里公路口岸满载芒果、葡萄、黄瓜等新鲜果蔬的车辆络绎不绝,在办理完海关通关手续后顺利出境。“我们通过设立农产品出口快速通关专用窗口,指导企业运用提前申报模式,做到果蔬出口‘随时接单、随时查验、快速放行’。”满洲里十八里海关查验科副科长周剑说。
在上海,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一批搅拌系统专用储液袋及管路组件不久前在“提前申报”通关便利化措施的助力下,货物第一时间被顺利放行。浦东机场海关物控查检二处副处长何冬安说:“目前,浦东机场海关出口通关时效已压缩至不到1小时。”
吕大良说,总体看,相关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企业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海关总署将根据外贸发展形势和企业实际诉求,继续充实政策措施工具箱,全力以赴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努力扩大“朋友圈”
从数据来看,中国外贸企业在稳固与发达经济体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性市场,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取得了积极进展,“朋友圈”不断扩大。“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4%、7%、10.5%、35.6%,均高于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吕大良说。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由2013年的6.46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76万亿元,累计增长了1.1倍。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6.8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
在亚太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今年上半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合计进出口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我国对大部分成员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对新加坡、老挝、澳大利亚、缅甸分别增长27%、25.8%、16.4%和15.2%。
吕大良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同时,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综合效应正在持续显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仍然具有坚实的支撑。“2023年全年,我们有信心继续巩固市场份额,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他说。(记者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