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密集招聘 精准匹配——多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稳就业

姜琳 黄垚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题:密集招聘 精准匹配——多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稳就业

  新华社记者 姜琳、黄垚

  包括网络招聘在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已成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主渠道。为帮助求职者更快找到心仪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以来,在各地人社部门推动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大招聘力度、提升人岗匹配效率,以市场化手段助力稳就业。

  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7月,由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承办的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正在举办。1300多家企业提供超11000个岗位,涵盖计算机软件、金融、电子、制造业、房地产建筑等领域。

  “作为以人力资源服务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今年上半年,我们全面发挥平台技术优势,与近百所高校合作开展专属校园招聘;同时组织了162场网络招聘会,共计4.1万余家企业参与招聘,累计发布职位超17.5万个。”中智集团董事长卜玉龙说。

  大规模求职招聘、专业化就业指导、全方位政策咨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类服务,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

  智联招聘开设“高校专区”,打造一套专属高校的就业信息聚合平台,通过直播招聘、双选会、专业对口职位、热门榜单等服务,展现丰富且对口的校招机会。

  “专区上线3个多月来,已实现超100万个岗位的定向推荐,覆盖众多专业,助力毕业生精准就业。”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已有500多所高校定制专属‘高校专区’,其中双一流高校超过100所,用户访问量超600万人次。”

  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精准对接头部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举办上海国资国企校招直播、企业云招聘、名企校招直播月等多场直播带岗活动,吸引近2万名青年参与求职。

  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增收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多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推出真招实招。

  做深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国海峡人才市场董事长游诚志介绍:“我们在云南、贵州、宁夏等劳务输出地建设46个劳务工作站,与宁夏共同打造‘海峡闽宁劳务’品牌,2022年组织福建省重点企业赴省外开展劳务对接近50场,提供岗位2.3万个。此外还举办13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育了一批联农带农紧密的创业创新人才;对农村就业困难群体开展21种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学员5000多人次。”

  助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山东大焊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专注焊接细分领域,开发焊接培训课程体系,免费向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初级技能提升、定向安置、就业保障一站式服务,近一年来线下免费培养焊工超3000人,合格焊工安置率90%以上,助力农村劳动力由普工向技工转化。

  大力开发新型岗位——四川金沙人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人才数字化管理+共享用工”运营模式,连接政府、企业、残疾人三方,联合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多种互联网新型普适性岗位,在成都、重庆、德阳等地设立就业服务网络基地,累计服务残障人士约7000人次,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

  积极推动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

  制造业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占全行业服务总量近40%。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强化制造业人力资源支持。

  广州红海人力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业用工临时任务发布平台。“制造业企业可以自主发布工作任务,劳动者自助接单和结算,显著缩短了招聘求职周期,实现企业工作任务灵活化、员工选择任务自主化。”公司董事长熊颖说。

  重庆市重点产业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建成“市场常态保障、蓄水池旺季应急、预备制节点兜底”三条保障线。公司董事长周泽表示,目前已具备5万人/年的市场化招工能力,协助重点企业年均招工近40万人。

  拓宽灵活就业供需匹配渠道

  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在内的灵活就业,已成为扩展就业空间、减缓就业市场压力的一个重要支撑。

  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技术打造青团社兼职等服务平台,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实现收入有保证、权益有保障。据公司创始人兼CEO邓建波介绍,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定制化招聘标签,快速圈选人才;另一方面求职者可通过“兼职榜单”直观比较岗位优劣,还可通过“地图找工作”,根据远近挑岗位。

  苏州盖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劳动力管理和灵活用工云平台,全流程实现零工岗位线上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各分支机构的零工人员数据即时透明、规则统一,减少不当人为干预,通过灵活用工的合同流、票据流、资金流和业务流“四流合一”管理,确保安全合规。盖雅工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章新波表示,目前平台已匹配300多家用工企业和4万多名零工劳动者。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