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潘功胜履新党委书记 学者型官员掌舵大国央行

彭扬 欧阳剑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潘功胜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

  2012年以来,潘功胜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1年,其中有7年时间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期间参与了多个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

  深刻阐释货币政策内涵、权威回应人民币汇率波动、详细解答金融风险化解思路……作为学者型官员,潘功胜给大家的印象,不仅温文儒雅,而且“妙语”频出,总能直击市场关切,在关键时刻释放权威声音,提振信心、引领预期。

  掷地有声 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货币政策如何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同时兼顾多重目标,实现政策精准有力与合理适度?对此,潘功胜多次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比如,2020年6月,在总量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较大的情况下,潘功胜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面对特殊时期的特殊困难,需要货币信贷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性和直达性,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政策传导效率,精准投放实体企业,避免资金空转。

  这也为结构性货币政策“挑大梁”拉开序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陆续创设运用。

  潘功胜指出,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疫情发生以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高强度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则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2021年9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区间,不搞“大水漫灌”。“我们货币政策的空间是比较大的,这是2020年初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对于当前全球宏观环境,潘功胜判断,从历史长周期看,全球宏观环境可能由“大缓和”走向“高波动”。疫情后主要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提振了需求,但供应链扰动、劳动力市场紧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限制供给恢复,主要发达国家通胀远高于政策目标。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数据波动幅度大幅上升,全球宏观环境或步入“高波动时代”。

  进入2023年,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内生动力不强,需求驱动不足问题仍然凸显。如何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是当前货币政策施策的必答题。

  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潘功胜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的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中国稳健的金融周期为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稳定的融资。”潘功胜强调。

  从长远看,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系统责无旁贷。

  对此,潘功胜2022年10月作为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在参加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集体采访时表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稳定物价、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精准“拆弹” 守牢金融安全底线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

  2012年6月,时年49岁的潘功胜出任人民银行副行长一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人民银行副行长。担任人民银行副行长以来,潘功胜分管过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宏观审慎管理局等部门,与金融稳定工作“打交道”是常态。

  多年来,亲历多项重大风险化解任务,让潘功胜在房地产、平台经济、跨境资金流动等领域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监管经验。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难。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一项突出任务,人民银行积极推动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等政策落地生效。

  2023年3月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表示,将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谈及金融科技企业监管,潘功胜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坚持公平监管和从严监管原则,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同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继续支持民营资本依法开展金融科技活动,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营资本的市场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除精准“拆弹”外,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也必不可少。

  2020年,潘功胜在阐释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设与管理实践时表示,将认真履行宏观审慎政策牵头职责,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支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持续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二是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三是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四是做好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金融系统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维护好国家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潘功胜强调。

  在金融业人士看来,丰富的经验、充足的工具箱、较强的个人能力都给予了潘功胜妥善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的“底气”。

  重视沟通 人民币汇率“守护者”

  自2015年12月被任命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以来,潘功胜执掌外汇局已逾7年。

  潘功胜主管外汇局期间,我国外汇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并成功应对多轮高强度冲击。特别是,潘功胜多次在关键时刻就汇率运行话题作出回应,提振信心、引领预期,他的“喊话”也逐渐成为人民银行、外汇局释放权威声音、管理市场预期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2018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部分空头蠢蠢欲动,人民币汇率承压,已逼近近年来的低点。

  潘功胜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喊话”人民币空头:“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又如,2019年8月,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潘功胜撰文回应称,美国认定我国所谓的“汇率操纵”,是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背景下的政治操作,将成为国际金融史上典型的荒唐案例。他还强调:“尽管人民币汇率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尽管美国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既定方针不会因此动摇。”

  今年4月中旬以来,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波动,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举行期间,再一次向市场释放出强有力的积极信号。

  他强调,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跨境资金流动由年初较高顺差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向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而一些市场机构则预测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温和衰退。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看,我国外汇市场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

  “多年来,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潘功胜表示。

  在潘功胜主管外汇局期间,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外汇市场运行呈现较强的韧性。“中国外汇市场展现新特征,韧性不断增强。”潘功胜说,与前两次美元升值时期相比,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指数波动的敏感性降低。从全球范围看,与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处于平均水平。跨境资金流动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有序。

  同一时期,在潘功胜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长足进展也有目共睹。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权重排名第三,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位列全球第五位主要储备货币。

  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不断扩大,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三大主要国际债券指数,截至2022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为9.6万亿,较2017年增长1.2倍,其中股票和债券的规模分别为3.2万亿、3.5万亿。境外发行人累计在我国的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6300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当前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使用的网络效应。潘功胜此前也强调,将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