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提供更加完善多样投融资服务 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正式揭牌

记者 赵若帆 实习生 王诗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于金融促进未来科学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会暨北京证券交易所昌平服务基地签约揭牌仪式6月20日举办。北交所副总经理张梅介绍,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将以资本市场服务为抓手,通过培训辅导、政策对接、股权托管、股债融资等手段,助推北京市昌平区本土企业。

  昌平区与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人民银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5家市级部门领导共同启动政策发布仪式。昌平区政府分别会同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龙门加速器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等签约。

  加快金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措施》由昌平区在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人民银行营管部、北京证监局等协同下研究制定,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构建一流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主题,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形成了“1+2+N”框架体系。

  其中,“1”指以“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遵循,主动融入首都金融发展新格局,争创科创金融示范区;“2”指到2025年昌平区要实现聚集科创金融机构100家、上市挂牌企业100家两个目标;“N”指要细化完善12项支撑措施,包括打造科技产业母基金群、加大科创信贷投放力度、强化科技保险保障功能、发挥地方金融组织作用、推广综合金融服务试点、支持科创企业上市创新发展、提升科创企业跨境融资服务、鼓励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加快金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创金融人才服务保障、优化科创金融生态环境,并将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持续完善提升。

  昌平区副区长柳强介绍,《措施》聚焦强化金融本源属性,突出深化支持创新的引擎作用、提升促进产业的催化作用和发挥稳定经济的活水作用的三大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初创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便利性和可得性,强化引导资本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促进科创金融专业化、专营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科技保险保障功能,发挥地方金融组织特色优势。

  《措施》结合昌平发展特色和资源禀赋,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基金协同发力,推动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特色科技支行等专业化科创金融要素资源聚集,进一步发挥好“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作用,加快金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在活动现场揭牌成立。该基地由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昌平区政府三方共建。

  北交所副总经理张梅介绍,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将以资本市场服务为抓手,通过培训辅导、政策对接、股权托管、股债融资等手段,助推昌平本土企业,尤其是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扶持体系优化升级,推动更多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同时将吸引私募基金、创投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在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聚集,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加完善、多样的投融资服务,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一方面,基地将帮助企业提升资本市场认知,加速企业上市、挂牌进程。如联合交易所专家围绕挂牌上市实务等,常态化开展培训、路演、座谈等形式丰富的辅导活动,通过整合专业辅导机构,增加交易所、专业机构“一对一”指导服务,优化做强上市辅导功能。

  另一方面,基地将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科创企业资金压力。如开通综合金融服务窗口,支持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在窗口开展认股权、基金份额转让、可转债等综合金融服务试点,通过线上路演平台和线下投融资对接会结合的形式,为企业深度对接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知名投资机构等,为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此外,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还将帮助企业疏通问需渠道,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全力保障企业及金融机构提高参与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股票、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汇总、更新市区两级上市挂牌补贴政策。

  近年来,昌平区积极打造科技产业母基金群,母基金群资金规模达到290亿元。自2022年以来,昌平区政府与多家重点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22年末,昌平区共有归属“一行两会”监管的银证保网点282家,地方金融组织24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72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