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4月10日上市交易 注册制补齐关键“拼图” 资本市场深改不断推进

昝秀丽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4月10日,主板将迎来注册制环境下首批IPO企业上市交易,标志着注册制改革最关键的一步即将完成,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即将落地。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和机构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将引领推动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建设、基础制度建设、市场生态优化等方面实现整体变革。全面注册制也将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促进发行审核全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重塑A股市场投融资生态。

  里程碑 新起点

  试点注册制4年多来,证监会采取试点先行、先增量后存量、逐步推开的改革路径,先后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试点注册制,推进一揽子改革,打开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2023年2月17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发布实施,不到两个月时间,10家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顺利完成审核平移、发行承销等即将上市交易,经受住了全面实行注册制制度规则下新的检验。

  随着注册制改革效应持续显现,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加规范、透明、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新时期。可以预期: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制度安排更加市场化,审核注册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将显著提高;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将不断得到验证;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创新,将提升二级市场定价效率;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合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设立新三板精选层进而设立北交所,建立转板机制,多层次市场体系将激发新动能,市场生态不断优化,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加完善。

  “全面注册制改革的亮点在于,其不是试点注册制的‘转正’,而是全新的中国特色注册制,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给予高度评价。

  提升企业获得感

  谈及注册制改革,获得感提升是不少企业共同的感受。

  “登康口腔从今年2月20日注册制平移受理到3月16日获得证监会注册生效,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登康口腔有关负责人说,“全面注册制大幅提升了发行上市的时间效率。”

  海森药业也是主板市场首批注册制企业之一。“主板注册制改革是公司面临的重大机遇,公司深切感受到证监会、交易所等各级部门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和帮助。”该公司总经理艾林说,通过此次上市融资,公司以最合理、最高效的方式获得了未来数年发展所需资金,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将有效推动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提升。

  中电港有关负责人表示,IPO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是中电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企业、中介机构等对于全面注册制下发行审核全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同样感受深刻。“作为首批主板注册制过会企业,公司在平移受理、审核、过会、注册及发行上市的各环节,充分感受到了深交所严谨专业的态度、高效负责的精神。”陕西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发行上市审核过程规范、公开、透明,大幅提升了可预期性,感受十分深刻。艾林同样提到了这一点。

  保荐机构也不例外。“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将加速到来。”中信证券有关人士指出。

  重塑A股市场生态

  市场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正在重塑A股市场生态,配合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有利于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投资者结构不断改善,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

  “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将推动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壳价值将大幅缩水,真正具备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才会有好的表现,其市值才能得到持续提升,流动性也会加速聚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强。”登康口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将倒逼企业不断规范和完善经营管理,加速企业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力以赴确保市场业绩、经营业绩取得更好表现。

  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全面注册制下,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会更好发挥作用。“市场化的发行、定价和淘汰机制将加大企业分化,促进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重塑资本市场生态。市场也将更加关注长期价值,市场估值会面临分化趋势,企业将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全面注册制下,投行执业生态也将发生深刻变革,必将重塑执业理念,即“以投资的眼光选项目”。“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审核更加高效,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前述中信证券人士指出,更加成熟的市场一方面将进一步强化投行“看门人”作用,另一方面则要求投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以更加专业、长远的眼光看待拟保荐项目,在陪伴企业成长过程中,充分挖掘企业的投资价值,讲好企业的投资故事,实现企业、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共赢。

  中金公司相关人士同样表示,投行应增强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挖掘项目,不能像过去那样主要看成熟企业,而应该主动发现培育初创型企业,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贡献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