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发展硅能源产业 实现零碳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 刘汉元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重点关注光伏产业发展、储能模式优化等领域。“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化石能源消费量会大幅下降,光伏发电未来可能会是主要的一次能源。”刘汉元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支持硅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小能源”换“大能源”
刘汉元表示,近年来硅能源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国内高纯晶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左右。按生产1千克高纯晶硅用电60千瓦时计算,用电需求总量达900亿千瓦时左右。而150万吨高纯晶硅可生产600G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达7800亿千瓦时,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
目前,晶硅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刘汉元建议,支持硅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允许硅能源生产企业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同时,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推动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
为更好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刘汉元建议,推动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
抽水蓄能具有技术成熟、经济性优、便于大规模开发等优势。刘汉元表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为实现“双碳”目标,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需达到130GW,2030年达到250GW。
为推动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刘汉元建议,进一步开展抽水蓄能站点勘测工作,储备优势资源。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同步甚至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升级改造,构建以抽水蓄能为主,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助力我国能源转型。
支持水面光伏项目建设
随着光伏电站建设加速,光伏电站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在此背景下,水面光伏电站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刘汉元表示,水面光伏电站不占用土地资源,同时可以兼顾渔业养殖,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复合利用。其中,渔光互补是水面光伏电站的主要模式之一。
刘汉元建议,有关部门协同规划河道、湖泊、水库的水面光伏可利用范围,完善对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的管控。对政策发布前的已建或在建项目,如不存在对防洪、供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建议以改代拆。同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实施细则,各地统一执行,科学、规范审核水面光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