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发力 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精准发力,服务质效不断提升,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试点注册制以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资本“活水”加速流入科技创新行业。在房地产领域,房企融资“三支箭”接续发力、层层递进,形成立体式的金融支持组合拳,加快房地产行业风险缓释,更快稳定房地产市场,从而更好稳定经济大盘。
汇聚金融活水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本报记者 倪铭娅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委员认为,资本市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重要枢纽,需不断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应大力发展科创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
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
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是资本市场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纵观海外创新型经济体的发展史,背后往往有着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支持。
“我国资本市场经历30多年发展,初步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
从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到合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再到设立北交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试点注册制以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合计达1075家,首发融资1.2万亿元,均占到试点注册制以来全市场的一半以上;在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已超过2500家,占比逾五成,较2019年年初增加1000多家。
“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后,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将进一步提升,对科创资产的价格发现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也将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多元体系,引导更多中长期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杨成长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建议,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引领,进行资本市场逻辑重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改变依靠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格局,释放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潜能。
促进科技资本产业循环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量身定制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创新制度,为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汇聚起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更进一步。
科创板、创业板的科技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北交所也已探索形成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安排,资本“活水”加速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在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过程中,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新兴科技提供融资支持,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为资本带来合理回报,并形成产业链,进而带动上下游继续深化创新,从而实现科技、资本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杨成长认为,科技成果要实现产业转化,必须以金融为纽带,推进更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科技产业链的现代化,助力科技、资本和产业良性循环。
发展科创基金
“科创基金是聚焦科技创新主题的投资基金,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建议大力发展科创基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表示,为推动科创基金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应针对性地解决科创基金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
她建议,推动明确科创基金认定标准;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科创母基金,推动设置完善的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商业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接续发行方式长期配置科创基金;推动“长线”资金增加对科创基金的配置比重等。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支持我国创投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建议,鼓励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将已退出的部分资金循环再投资,这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创投行业平稳发展,最终实现对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为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建议,启动升级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让中小企业家们像科学家一样自由申请竞争性的研发经费,提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文辉:加快金融要素自由流动 推进成渝经济一体化
本报记者 吴杨 王方圆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文辉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重点关注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议以金融一体化为着力点,推进成渝经济一体化。
形成金融合力
重庆农商行日前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积极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成渝地区重点项目及企业授信超过1000亿元。谢文辉介绍,近年来,两地金融机构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显现。
“以成渝金融一体化助推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在现阶段存在一定的必要性。”谢文辉认为,这种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渝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两地金融能级、辐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两地金融机构一体推进优势互补还有很大空间。二是近年来两地企业交叉投资、设厂力度加大,激发了多样化的融资、投资、消费需求,金融配套支持产业发展存在较大需求。三是两地数字资源优势突出,但金融领域的科技平台数量不足,在数字资源共享、科技联合创新等领域协同联动还有很大空间。
以金融一体化为着力点
如何以金融一体化为着力点,推进成渝经济一体化,唱好“双城记”?在谢文辉看来,应加大金融一体化的推进力度,鼓励引导两地金融机构在区域内加强互联互动,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授信机制,加快区域内金融要素自由流动,激发两地金融机构的发展活力。
人才是关键。他建议,由国家层面给予西部科学城更多创新平台资源、数字政策资源倾斜,吸引更多高新科技企业、高端人才入驻,支持共建国家级“成渝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同时,出台金融科技人才培育激励措施,助力两地人才流动。
“建议两地建立政务数据、经济数据、产业数据等与金融数据的联通共享机制,并选择两地综合实力较强的法人金融机构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在成渝地区复制推广。”他说。
此外,他建议对成渝两地金融机构支持双城经济圈内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科技创新等给予激励政策。例如,对支持跨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等贷款的利息收入给予减免纳税等,以进一步激励提升两地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谢文辉表示,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数字资源协同共享程度不高,区域间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中小银行亟须在战略层面进一步明确金融科技意义,创新技术应用。
谢文辉认为,应构建满足城乡需求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字产品体系,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打造乡村振兴及普惠金融领域智慧品牌。
扩大个人养老金覆盖面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王方圆
多位代表委员日前围绕养老金融发展建言献策,建议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面,扩充养老金整体规模。
养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要素保障,代表委员建议,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灵活性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认为,我国养老金整体规模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趋势,加速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规模、提升普及率的迫切性正在增加。
“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可进一步优化,允许个人开立多层养老金账户,让部分养老资金可在特定额度内或首次购房、看病、进修等情况下提前使用。”李民斌建议,放宽个人只可在一家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限制,进一步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扩大个人养老金市场规模。
具体到个人养老金投资,全国政协委员、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表示,综合考虑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证券市场特点,建议有关部门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产品类别,扩大个人养老金可投资范围,使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长期投资更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
代表委员围绕养老金三大支柱的整体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建议,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将“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作为唯一限制性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计划。
“可以考虑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基础上,设立个人养老补充基金,交予国家级养老大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信托业协会养老信托专业委员会主任金李说。
金李认为,可以在国家级养老大基金层面设置若干适当选项:提供标准化场景,做成固定搭配的定投模式。同时,提供基本底层产品,允许个人根据自己的资源和偏好灵活选择,进行自由配比等。
强化养老机构监管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代表委员认为,应多措并举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养老机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周燕芳建议,降低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成本,增加养老服务消费和养老社区投资,同时支持长期持有型的养老社区等持续经营与发展。
保险企业有望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更大效用。白涛建议,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补贴力度。同时,需要强化对养老机构监管,建立养老产业准入制度,设置准入门槛,对准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持续监督,避免违法经营和低水平无序竞争。
股权融资政策扩围加力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昝秀丽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业界注意到,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股权融资政策正加快实施。自2022年11月房地产再融资政策优化调整以来,A股市场已有14家房企发布再融资预案,计划融资总额超过500亿元。专家表示,支持房企股权融资系列举措正落地显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加快信心修复和循环恢复。
优质房企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2022年11月,被业界称为“第三支箭”的房地产再融资系列措施出台,得到房地产企业的积极响应。政策发布后,已有14家房企发布再融资预案,预计融资合计573.16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期,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过程中,有4家房企的再融资申请已顺利平移至交易所,并于近日获受理。具体包括福星股份拟募集13.41亿元,荣盛发展拟募集30亿元,华发股份拟募集60亿元,保利发展拟募集125亿元。
“第三支箭”旨在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特别是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保利发展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拟投入广州保利领秀海等1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改善自身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利息支出压力,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增强公司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保利发展相关人士表示。
包括“第三支箭”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支持举措出台之后,房企再融资、重组并购现象明显增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表示,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扩大融资渠道
从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到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再到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近期,“第三支箭”继续扩围加力。
证监会近期在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再次强调,落实好已出台的房企股权融资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允许房地产和建筑等密切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实施涉房重组。
据了解,下一步,证监会、交易所将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精神,按照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审核要求,依法推进审核、注册工作,将房地产融资支持措施落到实处。
在此背景下,证监会于近日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配套发布的《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试行)》,已自3月1日起施行。
“证监会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扩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对于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有积极作用。”高和资本执行合伙人、清华五道口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以升说。
促进行业平稳发展
防风险是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一大主题。市场预期,随着各项政策加码显效,房地产整体融资环境将在2023年出现实质性改善,行业信用风险将逐步收敛,并恢复平稳发展。
宏观层面,政策仍有加码空间。去年下半年以来,从“第一支箭”银行信贷支持,到“第二支箭”债券融资帮扶,再到“第三支箭”股权融资重启,接续发力、层层递进,形成立体式的金融支持组合拳,加快行业风险缓释,更快稳定房地产市场,从而更好稳定经济大盘。在国盛证券分析师金晶看来,2023年,“三支箭”政策不仅会加快落地,且可能进一步加码。
微观层面,房企资产负债表也将得到修复。中信证券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产业首席分析师张聪表示,改善资产负债表计划的着力点有两个:加大权益补充力度、促进盘活存量资产。“‘第三支箭’具有独特优势,既满足了房企资金需求,又不会直接增加企业负债规模,还能够增强投资者投资房企的长期性,资金用途也更加广泛。”张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