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债券通”:开放不止 未来可期

张勤峰 彭扬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5年来,入市账户从起初的200多个增加到如今的3500多个,日均交易量从几十亿元扩大到如今300多亿元。”在“债券通”开通5周年之际,德意志银行环球市场部中国区总经理施稼晨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这是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缩影和见证。

  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北向通”先行上线,开启全球投资者“一点接入”中国债券市场新阶段。5年来,“债券通”不负期待,既是中国金融开放稳步扩大的必然,也是市场机制持续优化使然。

  最近,债券市场一系列开放新举措陆续推出,持续释放深化开放发展的信号。业界认为,中国资产、中国债券所具备的长期吸引力没有改变,深化开放、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的积极作为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展现“中国速度”

  “这5年里有2年多处于疫情之中,债券通仍呈现出如此发展势头,这是‘中国速度’的又一展现。”施稼晨说。

  2017年7月3日,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债券通”)正式开通。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中国等多家外资银行作为首批“债券通”报价机构,于当日纷纷完成各自的首笔“债券通”交易。

  5年来,“债券通”不负期待。

  上线首日,“北向通”共达成交易70亿元;2017年末,通过“北向通”入市的境外机构账户数为247个。最新运行报告显示,2022年5月,“北向通”下达成现券交易6750亿元,日均成交355亿元;5月末,入市的账户数已达3513个,覆盖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了全球前100家资产管理公司中的78家。

  业界人士普遍感受到发展之“快”。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张劲秋说,开通5年来,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入市的热情高涨,无论是入市机构数量还是日均成交规模,均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2017年末境外机构持债余额突破1万亿元;上线两年之际,在2019年7月末,又一举超过2万亿元。2022年初,境外机构持债余额最高超过4万亿元。数据显示,“北向通”上线前,中国债券市场余额约69万亿元,居全球第三;目前,约139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5年来一系列数据表明,“债券通”作为重要桥梁的作用愈发凸显。“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规模为3.74万亿元,较‘债券通’开通前增加了2.81万亿元。”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

  “搭桥铺路”顺应外资“东流”

  2017年,正处于全球投资者大举增配中国资产的前夜。业界人士认为,“债券通”的开通既是水到渠成,又应时应势,适时起到了引水导流的作用。

  一方面,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成效显著,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断上升,国际投资者投资需求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国际投资者参与更加便利。

  “开户流程更加简化,审批周期大大缩短。”景顺投资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说,相比原有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统称为“QFII/RQFII”)模式和直接投资模式,“便利”是“债券通”模式的一大突出优势。

  从其它国家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经验看,境外投资者既可采取逐家到境内开户模式入市,也可通过基础设施连通的模式投资于该国债券市场。在后一种模式下,境外投资者可便捷地“一点接入”全球债券市场,是国际主流做法。“债券通”就属于后一种模式。

  自上线以来,“债券通”在入市、交易、结算等各环节不断完善机制,先后推出交易分仓功能、券款对付结算方式、新债信息通、一揽子交易功能、新债易(ePrime)境外债券发行系统、国际付费模式等,并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延长交易时间、丰富第三方交易平台,持续巩固其入市便捷、交易便利、资金效率高等优势。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说,“债券通”从设计和推出伊始,就与彭博等境外电子交易平台合作,简化交易流程、提高效率、优化合规报告等,受到投资者青睐。

  “如果不是持续优化机制、提升便利度,‘债券通’可能难以在较短时间达到目前的交易量和活跃度。”施稼晨说,一项项具体举措,在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展现了注重效率和坚持开放的态度,这正是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

  其他入市渠道也在不断提升便利度、增强服务性。2019年10月,人民银行、外汇局发文允许同一境外主体QFII/RQFII和直接入市渠道下的债券进行非交易过户,资金账户间可直接划转,同一境外主体通过上述渠道入市只需备案一次。2020年9月,直接投资模式下直接交易服务开始试运行。通过该服务,境外投资者可直接向境内做市机构发送报价请求并达成现券交易。此前,境外投资者在直接投资模式下买卖境内债券,需委托具有国际结算能力的结算代理人进行交易操作。

  张劲秋说,各项开放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基础设施,提升了流动性,大大增强了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信心。

  改革不停顿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下一步开放发展充满信心,对于进一步便利入市交易、拓展投资范围、延长交易时间、丰富风险管理手段等满怀期待。而就在近期,进一步优化境外机构投资环境的系列举措陆续推出,积极响应市场合理诉求,持续释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强烈信号。

  目前,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上持有量占比约3%。多位受访人士称,这一比例仍较低,未来还有较大提升潜力。张劲秋分析,从长期看,包括不断推出的开放措施、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的流动性以及与国际主要市场较低的相关性等积极因素并未改变,将继续吸引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黄嘉诚补充说,人民币债券与其他主要债券的相关性较低,具备独特投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近一段时间海外债券市场波动较大,而中国债券市场运行平稳,经受住了“压力测试”,继续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境外投资者参与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产品及二级市场层面,对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司信用类债券、债券一级市场的参与程度还不高。

  今年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公告,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允许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该公告自6月30日起实施。实施首日,中金公司即宣布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达成一笔债券交易。

  “未来将有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考虑到交易所市场上信用债占比较高,此举有望提升外资对中国信用债的参与度。”黄嘉诚认为,进一步完善外资参与信用债投资的配套制度,或是未来中国债券市场深化开放的方向之一。此外,另一方向可能是提升债券一级市场的外资参与度。

  为提升一级市场服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债券通公司日前宣布,于7月4日起,合作推出银行间市场债券跨境认购业务。通过相关系统互联,该业务实现了债券跨境承分销业务的全流程线上化电子化,将支持境外投资人便捷参与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接受采访时,施稼晨、李冰还提到境外投资者对进一步延长交易时间、丰富风险管理手段的需求。在这些方面,外汇交易中心已宣布,拟进一步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潘功胜在署名文章中则透露,人民银行与香港监管部门正在推进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举措,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

  “在监管机构推动下,中国债券市场运行机制在不断完善,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度和便利度在不断提升。我们相信,这将更好满足全球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需求,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张劲秋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