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电力“晴雨表”中的河北高质量发展图鉴

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5月19日电 题:电力“晴雨表”中的河北高质量发展图鉴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张涛、刘桃熊

  近年来,河北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稳中提质。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晴雨表”,河北转型升级的成果在电力大数据中有迹可循。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越来越有力

  走进河钢石钢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新厂区,短流程电炉炼钢新工艺引人注意。短流程炼钢主要以废钢为原料,以电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省去了焦化、烧结、高炉等高排放生产环节,可大幅降低吨钢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河北省钢铁产能从峰值时3.2亿吨减至1.9亿吨,但通过电力大数据分析发现钢铁生产行业用电量却从666.7亿千瓦时增长至797.2亿千瓦时,说明钢铁行业电气化、清洁化转型效果明显,更精益、更绿色。”国网河北经研院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马国真介绍。

  与此同时,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去产能任务全部超额完成。4大高耗能行业近5年用电量维持中低速增长,年均增速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1.23个百分点。

  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园区项目建设正在抢工期、抓进度。“项目建成后将为硅和碳化硅芯片制造产业提供更强有力的原材料保障,到2025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40亿元。”河北普兴副总经理郝东波介绍。

  河北普兴是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代表。2021年,石家庄市提出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5个千亿集群。今年一季度,石家庄市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8%,高于规上工业9.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31.4%。

  近5年来,河北省汽车、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中高端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约6.6%,高出制造业整体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也实现快速发展,三产用电量累计增长63.1%。旧的坚决去,新的加快转,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加强。

  能源结构调整,低碳引擎越来越强劲

  在张家口坝上地区,一座座风电塔在草原上矗立,遍布的光伏板铺成蓝色的海洋;在保定市,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光伏电板出现在一家一户的房顶上……

  截至2021年末,河北省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达到5468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达到49.4%,今年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00万千瓦。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

  一头是能源生产,另一头则是和大众息息相关的能源消费。

  “前几年,电动汽车几乎无人问津,月销售额常常是个位数,而今年一个月最多可卖出200辆。”保定市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经理王磊说,看着电动汽车越来越受青睐,今年他和合伙人又拿到了4个电动汽车品牌的代理权。

  不仅仅是电动汽车,能源终端消费电气化覆盖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实现了电气化取暖,旅游景点建设“全电景区”,工业炉窑进行电气化改造……近5年来,全省全社会终端电气化水平由14.7%增长到17.6%。

  重大战略落地,发展大局越来越协调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举全省之力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河北“三件大事”持续发挥带动作用。

  千年秀林吐绿,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四纵三横”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全面形成……5岁的雄安新区日新月异,一批重点疏解转移项目有序落地。2018年以来,雄安新区建筑行业用电量年均增长81.4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年均增长124.29%、88.02%、57.84%。

  “龙头”舞起来,产业链强起来。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势,沧州市坚持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域内已经形成了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为龙头,40余家国内外知名生产企业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集群。

  此外,沧州还积极承接和布局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沧州市第二产业用电量近5年来累计增长46.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8.8个百分点。

  在力达克丝张家口冰雪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将生产的单板滑雪板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受冬奥会带动,室内滑雪馆在各地兴起,该公司今年以来单板滑雪板的期货订单同比增长了20%,生产订单已排到了2023年。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张家口地区用电量从127.09亿千瓦时增长到210亿千瓦时,年均增速8.73%,高于全省3.57个百分点。其中,冰雪产业用电量累计增长47.91%,冰雪产业正在成为张家口市产业转型的新引擎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不让冬奥会热度“凉”下来,持续发挥后冬奥效应。河北省日前印发《加快推动后奥运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冰雪旅游和冰雪装备制造发展成效显著,张家口“冬奥城市”品牌凸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