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流动性趋紧拖累A股 “稳增长”政策发力有望修复行情
14日,A股、港股市场出现同步下挫:恒生指数收跌4.97%,创下2020年5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自2016年以来首次跌破20000点关口;A股三大指数跌幅均超过2%,其中创业板指领跌,截至收盘下跌3.56%。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9699亿元。
受访机构普遍认为,俄乌冲突造成外资流动性趋紧是导致当前市场弱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展望后市,国内“稳增长”政策有望再度发力,市场流动性预期和估值都将迎来阶段性修正。
抗疫概念成最大亮点
昨日盘面上,油气、煤炭等周期股下挫,旅游、白酒等消费类板块走低,锂电池代表的新能源赛道股也全线下跌,仅新冠治疗和检测等少数板块走强,成为市场最大亮点。
在抗疫概念整体中,新冠治疗板块走势较新冠检测板块更强。Choice数据显示,截至收盘,新冠药物板块整体上涨超3%,其中诺泰生物、以岭药业封板,复星医药大涨逾9%;新冠检测板块中,诺唯赞、兰卫医学等涨超10%,华大基因、热景生物等多股跟涨。
新冠检测概念走强主要受上周末消息面的提振。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将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不过,昨日新冠自检标的大多高开低走,该板块指数早盘一度涨近4%,收盘则几近翻绿。
此外,昨日电子身份证概念股掀涨停潮,远方信息、南威软件涨停。消息面上,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进一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海外流动性趋紧受关注
昨日,借道沪深股通的北向资金再现大幅净卖出态势,全天净流出144.08亿元,单日净卖出额创1月27日以来新高,近6个交易日连续净流出超500亿元。盘后数据显示,贵州茅台、中国中免、东方财富分别遭北向资金净卖出15.56亿元、8.01亿元、6.67亿元。立讯精密则居净买入额之首,金额为2.88亿元。
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外资,尤其是配置型外资近期持续流出A股,无疑引发了市场较多关注。市场观点普遍认为,俄乌局势是近期扰动全球市场的核心变量,在避险情绪冲击下,全球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都出现资金流出,从而进一步冲击新兴市场资产。
对此,中金公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表示,近期全球流动性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俄乌局势导致的各类资产价格波动率显著上升,而资产大幅波动本身就是造成流动性局部紧张的主要原因;二是欧美等国家对俄罗斯制裁本身造成的风险敞口,或剥离俄罗斯境内资产等造成的亏损,也会造成外资流动性和对手方信用短期内的紧张。
刘刚强调,从FRA-OIS利差、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利差、信用利差、离岸美元流动性及芝加哥联储的美国金融条件指数等多个指标来看,近期全球流动性虽有一些趋紧,但相比较为极端的情形(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仍有相当距离,不会扩大为全球性流动性冲击。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短期来看,全球风险偏好承压的背景下外资流向仍面临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在较大的中美实际利差、具有韧性的人民币汇率、国内持续稳健的基本面和投资环境的背景下,外资流入A股仍将是长期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大幅减仓的背景下,北向资金并未无差别抛售,反而逆势加仓公用事业、国防军工和建筑装饰等行业。兴业证券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外资积极布局银行等稳增长方向,继续卖出消费和医药等传统重仓板块。截至3月11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主要净流入银行、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行业,主要流出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行业。
“稳增长”政策有望再度发力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表示,“稳增长”政策将进入再次发力的临界点:首先,3月份国内货币政策总量工具的窗口还没关闭,美联储大概率将仅加息25个基点;其次,国内基建主线先行,基建项目、资金、执行方案均已齐备。后续随着“稳增长”政策再度发力,A股有望迎来价值和成长的共振上行。
西部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易斌认为,展望后市,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叠加国内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市场流动性预期有望迎来阶段性修正。随着年报和一季报披露窗口期临近,前期调整幅度较大、业绩兑现度仍然较高的景气赛道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一轮修复性行情。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近期许多重点公司公布2022年1月至2月经营情况,有效稳定市场情绪、改善乐观预期。3月中下旬可能迎来一季报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