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地力促稳就业 政策礼包沉甸甸

证券时报

  从2022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关政策清单》,到开展“稳岗留工”“接您回家”等行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背景下,中央到地方加力推出稳岗稳工政策举措,力促就业工作“开门红”。同时,对于备受关注的高校大学生毕业群体,各地纷纷完善就业服务,较之以往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空间。

  企业留工促产

  可获百万奖励

  日前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暨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指出,要着力稳住已有工作岗位、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灵活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切实兜牢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底线。

  长三角、珠三角是劳动力主要输入地区,发布留工促产政策最为积极。在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台州等多地发布了政策措施。其中,台州发布的《关于做好岁末年初企业留工促产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稳产、增产、节后复产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温州对于企业留温过年员工人数50人以上、100人以上的,分别给予企业5万元、10万元的留岗补助。并将向企业租用大巴车跨省“点对点”组织外地员工返岗给予包车费用补贴。

  江苏多地也推出系列举措,如苏州明确外地职工春节在苏工作的,申请参加2022年流动人口积分管理给予15分加分。无锡滨湖区也从企业稳岗留工补贴、企业留人引人补贴、房租减免、保供补助奖励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在广东省,佛山于1月11日推出共计1.6亿元的援企稳岗“大礼包”,共涉及返岗交通费补贴、新增员工补贴、初次就业补贴、共享用工补贴、稳岗示范性奖补等五大政策。

  福建省除提出各地要提高奖补标准,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稳岗稳工促“开门红”,还明确将一季度稳岗稳工促“开门红”政策落实情况纳入2022年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就业补助资金分配挂钩,强化了绩效考核。

  安徽作为劳动力输出省份,推出了应对疫情开展“稳岗留工”“接您回家”等行动,确保因疫情留皖人员、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以及有回皖技能劳动者和创业者就业有帮扶、留岗有关怀、回皖有服务、用工有支持。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2年将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民生”和“保市场主体”政策能够协同起来,将发挥更大效能。

  政策拓宽

  毕业生就业空间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今年稳就业的关键。公开信息显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有关政策清单》,汇总了相关政策措施,以期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创业。教育部此前还启动了“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从地方来看,目前已有多省市发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较之以往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空间。北京市从六方面部署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中提出,不断强化岗位挖潜,重点抓好“六个一批”,即拓宽事业单位招录一批,拓宽国有企业招聘一批,拓宽基层项目招募一批,拓宽应征入伍一批,拓宽就业见习留用一批,拓宽创业带动就业一批。同时,落实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策性岗位招录工作。福建省要求以“百校走千企”行动为契机,各学校走访企业累计数原则上不低于200家,切实推介更多毕业生实习就业。

  一些地方还出台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安居保障、稳定就业,支持自主创业的补贴性措施。河北保定提出,在保定市落户的非保定籍高校毕业生,可享受每人1000元落户补贴。在中心城区购买家庭首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及二手住房,最高可享受15万元购房补贴。留保来保就业创业的非保定户籍高校毕业生,按照每年500元的标准连续3年享受探亲交通补贴。湖北荆门也对在荆门中心城区购买商品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高一次性10万元的购房补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将应届博士研究生生活补贴标准由5万元/年提高到10万元/年。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丁守海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面临的情况不同。这一群体对于收入、工作环境等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此现象背后是我国经济产业发展和人才储备不匹配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引导就业群体的预期,另一方面政府政策要作适当调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