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2年美国经济五大疑问

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1月3日电(国际观察)2022年美国经济五大疑问

  新华社记者高攀 许缘 熊茂伶

  随着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减弱,以及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导致疫情严重反弹,经济学家普遍预计,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将回落。综合来看,五大关键问题将决定2022年美国经济走势。

  奥密克戎影响几何

  随着奥密克戎成为在美主要流行毒株,近期美国疫情严重反弹,多项疫情指标刷新纪录。受此影响,美国新年假期数以千计航班遭取消,不少民众推迟旅行计划,减少外出就餐和休闲娱乐活动。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简·哈丘斯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快速传播可能推迟员工重返岗位时间,加剧美国劳工短缺问题,并拖累服务业消费增长。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说,奥密克戎已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他已将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下调至约2%。

  鉴于多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症状较轻,以及接种新冠疫苗的美国人数增多,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伊恩·谢泼德森认为,奥密克戎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冲击不会像德尔塔毒株那样严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期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美国经济增速将从2021年的5.5%放缓至2022年的4%。

  通胀会否见顶回落

  受消费需求强劲、供应链瓶颈持续、薪资上涨、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等因素影响,美国通胀压力持续高企。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1年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8%,创近40年来最大同比涨幅。

  富国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杰伊·布赖森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CPI同比涨幅将进一步升至约7%;随着供应瓶颈趋于缓解,以及美国民众减少商品消费、增加服务性消费,到2022年下半年美国整体通胀水平将有所回落。

  美联储预计,美国核心通胀率将从2021年年底的4.4%降至2022年年底的2.7%,仍然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近期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高通胀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

  就业能否重回疫情前水平

  2021年11月,美国失业率降至4.2%,但整体就业与新冠疫情暴发前相比仍减少约400万个就业岗位。赞迪预计,到2022年年底美国失业率将降至3.5%,回到疫情前水平。

  然而,由于数百万美国人在疫情期间选择提前退休,美国劳动参与率不大可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牛津经济研究院预计,到2022年年底,美国劳动参与率将从目前的61.8%升至62.4%,仍低于疫情前的63.3%。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认为,由于退休人群不大可能重返就业市场,美国劳动参与率可能永远不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美联储加息几次

  美联储已明确表示将于2022年3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随后为启动疫情以来的首次加息做准备。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2022年将有三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将从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升至0.9%左右。美联储加息会推动美国融资成本上升和金融环境收紧,对汽车、住房等利率敏感行业的复苏产生影响,从而限制经济扩张力度。

  美国银行全球经济研究负责人伊桑·哈里斯指出,美国通胀率如果到2022年年底回落至2.5%左右,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影响不大;但如果届时通胀率仍高于2.5%,美联储会更加积极地加息以抑制通胀,势必对经济复苏造成伤害。

  美国银行和高盛集团预计美联储2022年将加息三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摩根士丹利和牛津经济研究院则预计美联储2022年将加息两次。

  拜登支出法案能否成功闯关国会

  美国国会众议院曾于2021年11月通过拜登政府提出的一揽子支出法案,拟通过对富人和大企业加税来筹集资金,以应对气候变化和扩大社会福利支出。这是拜登政府继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和约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之后,推出的第三项关键经济立法,但因遭到西弗吉尼亚州联邦参议员乔·曼钦反对而未能获得参议院批准。

  富国银行证券经济学家迈克尔·普格利泽预计,拜登政府和民主党议员1月将讨论削减上述法案的支出规模,以争取曼钦支持,但该法案最终能否成功闯关仍存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预计,如果法案未获得国会批准,2022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5%;如果法案在第一季度获得国会批准并付诸实施,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提升0.4个百分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