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1中国汽车产业坚守三大关键字

李志勇 经济参考报

  2021年,面对重重困难,中国汽车产业在危机与挑战中展现出强大韧性,产品、品牌持续提升,新技术、新模式加速落地,创新成为产业发展驱动引擎。由此“韧”“升”“新”成为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关键词,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留下遒劲有力的落笔。

  

  ——危机之中稳步向前

  受新冠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涨等不利因素影响,2021年全球汽车制造商举步维艰,福特、丰田等国际汽车企业甚至纷纷暂停部分工厂的生产。有分析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770万辆,全球汽车产业营收减少超过600亿美元。

  中国汽车市场却“风景这边独好”。“汽车不好买了”,这是中国消费者对2021年汽车市场最直接的感受。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触底反弹,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热门车型“供不应求”成为常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8.5万辆和25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9%和8.1%,产销情况均好于预测;今年前11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据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新车销量将达到2610万辆,比2020年2531万辆的销量增长3.1%。商务部等部门也表示,预计2021年全年汽车销售有望实现正增长,扭转连续三年持续下滑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仍然是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亮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产销继续刷新纪录;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高于前10个月。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我国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产销持续创新高,而且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这充分显示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大韧性,而其背后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先后开展了全国消费促进月等系列活动,强调稳住汽车消费、加快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促进新车消费,同时推动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跨省通办、推动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扩大二手车消费。各地也纷纷组织汽车、成品油经销企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联合发放优惠券,合力促进汽车消费。一些地方还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汽车更新消费,以及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在充电、通行、停车等使用环节给予综合性奖励等。例如,黑龙江省出台政策明确鼓励汽车消费,支持各地市对居民购买新车给予补贴,并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给予补贴等。

  展望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尽管芯片危机仍将持续,但有多重因素有利于汽车市场的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将持续稳定恢复、宏观政策促进汽车消费、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海外需求旺盛、芯片供应逐渐恢复、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提升等。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销量2300万辆,同比增长8%;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7%。

  

  ——产业全方位升级

  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产品、品牌全方位升级的新时期。

  消费者的接受是对产品最好的认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品牌汽车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就是低廉的价格。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升级,中国品牌汽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体现在价格这个重要指标上,原本多集中于10万元这个级别的中国品牌汽车,如今在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加持下,早已突破了30万元、40万元,甚至50万元以上级别。一汽、东风、北汽、长安、广汽、吉利,以及小鹏、理想等企业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高端品牌产品,均受到市场青睐。从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来看,进入这一榜单的外资品牌仅特斯拉一家,其他均为中国本土品牌。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继续增长。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2.2万辆,同比增长7.2%,市场份额达到46.6%,比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前11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6万辆,同比增长25.1%,市场份额达到44.1%,比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1月汽车企业出口20万辆,同比增长59.1%,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贡献度为32.9%;前11个月,汽车企业出口179.3万辆,同比增长1.1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中国品牌汽车今年的出口表现尤为出色,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新趋势。

  “出口是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很大的增长点,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疫情导致其他品牌产品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出口的汽车产品在档次上相较此前提高许多,性价比也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预测,2021年我国汽车总体出口市场或将达到200万辆的规模,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也将维持较高增长。

  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也在国际市场中开始显现。如今中国品牌汽车已覆盖南美洲和东南亚,以及西亚、俄罗斯等市场。

  陈士华表示,以往中国品牌燃油车出口至发达国家较难,而新能源车则不同,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已出口至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国家,成为拉动中国品牌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并未采取低价换取市场空间的策略。一些新能源车型在欧美市场的售价与国内售价基本相同。这意味着在新能源车赛道上,中国品牌已经有在海外市场与其他品牌一较高下的能力。

  师建华表示,中国品牌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依靠先发优势已形成了品牌新特征,有望率先实现突破,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向上的过程。

  

  ——创新成为驱动引擎

  随着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在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在产品、技术、模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持续提速。

  2021年伊始,百度正式宣布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与吉利汽车合作成立了集度汽车,作为百度制造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平台。不久之后,小米也宣布进入整车制造领域。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小米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小米汽车落户北京亦庄,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而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车也将于明年实现首车下线。

  对于这些造车“新新势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曾表示,如果说之前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进入汽车领域,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那么百度、小米等这些科技“大厂”进入汽车领域,将开启产业变革的下半场。相对于之前的造车新势力,这些科技“大厂”不仅资金实力更加雄厚,而且在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方面的积累也更加深厚,汽车产业真正的革命已经开始。

  不仅是整车制造,在智能出行、自动驾驶等技术方面的创新应用也在加速落地。百度和小马智行日前成为国内首批获许开展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这也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探索新阶段。

  百度是国内最早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之一,截至目前,测试总里程超过1600万公里。到今年三季度,其旗下智能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共提供11.5万次的乘车服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沧州五地开放常态化运营,并计划到2025年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至100个城市。

  业界专家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汽车产业链将在以“三电”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为核心的汽车技术迭代中构建全新的业态,包括新的开发模式、生产模式、使用模式,以及新产品定义、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出行服务模式等。同时,汽车企业在架构和发展方向上也将产生根本变化,众多车企已经将企业定位从制造企业转向了智能化出行服务提供商。未来产业间深度交叉融合,还将形成全新的万亿级产业生态体系。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2300亿美元。在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领域将有包括自动驾驶、数字城市运营、机器翻译、生物计算、深度学习框架等在内的关键技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这些技术的突破发展,都将为我国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发展打开崭新的空间。(记者 李志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