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临近尾声 投向结构将优化
截至11月末,今年下达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已接近发行完毕。专家认为,未来专项债的使用范围有望进一步优化,如更多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更多实际需求,让财政政策发挥更好效果。
发行进入收官阶段
截至11月末,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还剩1000多亿元待发行,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入尾声。Wind数据显示,11月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5761亿元,略高于10月的规模。12月1日至7日,地方政府计划发行新增专项债373亿元。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岳介绍,截至12月1日,财政部已下达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4676亿元。1至11月,剔除中小银行专项债之后的新增专项债发行33083亿元,完成95.4%。与前两年相比,今年新增债发行进度偏后置,但各月发行量较为均匀。
从投向来看,周岳表示,11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占比分别约为33.4%、22.4%和16.1%。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6日,湖南发行了全国首单地方政府碳中和专项债,进一步拓宽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该专项债的募投项目分别为中低速磁浮和有轨电车项目,有助于碳减排、标准煤节约量、交通源大气污染物减排等,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对于今年末和明年专项债的发行情况,专家认为,专项债有助于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是稳住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今年剩余地方专项债的额度发行,做好资金拨付和支出管理,力争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下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稳增长再次成为政策关注的重心。在做好跨周期调节的要求下,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逐渐加快,今年底形成实物工作量基本无虞。在基数因素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之下,明年年初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需要更多实物工作量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从专项债发行到实物工作量形成大约需要一到两个季度,这意味着8月专项债放量的效果将在11月或12月初步显现。以此类推,明年一季度的实物工作量可以得到有力保障。”黄文涛称,目前基建发力的效果还未完全凸显,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明年以基建为抓手的财政政策发力已经是“箭在弦上”。
进一步拓宽使用范围
专家认为,后续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将随着经济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更多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并探索用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预计,后续专项债将进一步拓宽使用范围。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投向主要是市政建设、棚改和园区等相关方向,但今年也存在缺少优质项目专项债资金使用较慢等情况。
对于后续专项债的投向,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应将新增地方专项债与“十四五”重大项目以及地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更好结合,以解决储备项目不足的问题,更好发挥重大项目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黄文涛认为,保障房或成为明年专项债发力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多次强调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性,在传统城投融资渠道监管趋严、新型REITs融资渠道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专项债发行是支撑保障房投资的重要动力。预计明年专项债投资中保障房类投资占比会稳步推进至20%左右。
“双碳目标下,预计专项债将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重大项目。”程强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重大项目是“十四五”期间的投资重点,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抓手。中国人民银行已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给予支持。这些绿色行业除了信贷融资需求,符合区域发展整体布局、属于公共设施范畴的也可以考虑通过专项债予以支持,从而进一步形成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