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彭扬 赵白执南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人民银行9月27日发布消息称,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

  会议指出,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增长、物价及金融形势实施货币政策。在当前背景下,“稳货币+宽信用”有望成为货币调控主要方向,预计货币调控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

  会议认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的牵引带动作用,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期工作,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人民银行9月9日表示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剩余4个月之内以优惠利率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支持其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要求贷款平均利率在5.5%左右,引导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推动再贷款加速落地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再贷款引导下投放的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同档次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等恢复发展也将刺激其相关产业的生产融资需求。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在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川财证券分析师陈琦认为,后续央行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优化信贷结构,引导信贷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中小微等领域。此外,房地产领域的信贷增量仍将有限。

  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会议指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议定事项要求,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上述报告明确,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加强与财政等政策之间的协调

  会议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位商业银行宏观研究员表示,面对全球复杂经济形势,后续货币政策仍是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和促改革,稳健基调保持灵活适度,并与其他部门政策协调,形成合力,提升政策效果。

  此外,会议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9%,依然维持两位数正增长,不过同比增速已从高位连续回落。

  “当前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有所暴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认为,要积极稳妥有序化解个别大型房企债务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