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超级大包”来了 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市场供需活跃

欧阳剑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市场“大包”接连出现,平安银行价值11.5亿元个贷不良资产包9月23日公开竞价,建设银行3期合计1.43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于日前成功转让。

  专家认为,逾10亿元的“超级大包”出现意味着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加快发展,供需逐步活跃。个贷不良转让潜在市场空间很大,预计后续业务规模将有较大幅度上升。

  逾10亿元“超级大包”出现

  平安银行日前在银登中心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3期个人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显示,于9月23日对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等7家分行所持有的681户个人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进行公开竞价,债权金额约11.5亿元,起始价为1930万元。

  公告称,债权资产标的共计681户6731笔债权,少量债务人已表示可尽快结清欠款本金。项目亮点包括:一是案件均已进入司法执行程序;二是部分债权有查封债务人名下财产;三是部分债务人有定期还款计划。

  此前,平安银行已成功转让2期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债权金额分别为1773.45万元、5967.98万元。可以看出,平安银行挂出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债权金额逐渐提升。

  除平安银行外,建设银行未偿本息总额合计约1.43亿元的三期个贷不良资产包也于日前成功转让。其中,北京地区包未偿本金总额为1360.24万元、未偿本息总额为1518.64万元;大湾区包未偿本金余额为6679.01万元,未偿本息余额为7256.96万元;综合跨区包未偿本金余额为5065.12万元,未偿本息余额为5480.33万元。

  业内分析,本次建行个贷不良资产包质量较高,三个不良资产包的平均逾期天数均在一年以内。大湾区和北京地区资产包内贷款均未起诉,综合跨区包内643笔资产中,有625笔未起诉,意味着后期资产池催收后的本息回收将更多留给投资人。

  业务规模将持续上升

  除了上述“大包”之外,多家银行仍以“小包”演练为主。工行、农行、交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此前也在银登中心挂出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贷款类型以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为主,债权总额在数十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

  “尽管试点规模仍然很小,但个贷不良转让的潜在市场空间很大,预计后续业务规模将有较大幅度上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称,在银行零售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信用风险有所上升的背景下,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的推进,可以有效提升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和出表的效率,对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大包”的出现意味着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加快发展,供需逐步活跃,也反映市场对个贷不良包的定价能力在增强。

  周茂华认为,成熟的个贷不良资产转让市场需满足定价合理的特征,合理定价离不开数据,包括历史交易数据、信用数据等。此外,个贷投资方需要提升个贷不良处置能力。同时,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强化监管,实现不良资产的真转让和有效处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