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专家畅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色”:制度安排力度超预期 市场各方频频“点赞”
花开时节动京城。
瞄准服务创新创业的“靶心”,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耕耘、完善、创新,如今可谓是清香四溢,慧泽芳邻——2020年4月27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启动被官宣;同年8月24日,仅用119天就完成筹备工作的创业板注册制“敲钟”上市;2021年8月24日,“再创业”的创业板实现从“0到1”的高质量跨越。
今日,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开局一周年之际,本报针对“改革成色”采访四位专家四个关键性话题,希望借此“复盘”全年的改革过程,让大家了解创业板注册制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落地成效。
Q:哪些规则调整令人印象深刻?
a:发行上市、板块定位等助创业板
“接单”更顺
纵观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制度安排,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专家对相关规则地调整颇为认可,但不同专家对不同规则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不同于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是首次将增量与存量改革同步推进的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同时承载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招商证券投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刘彤认为,在改革涉及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中,板块定位、上市条件、交易制度以及退市制度的变化令人深刻印象。
刘彤进一步介绍,与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不同,创业板坚持错位发展,主动补位,侧重创新驱动,致力于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增加市场包容度和覆盖面,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精简优化后的创业板上市条件更具包容性,从而实现对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资本市场服务他们的能力显著增强。创业板创新交易机制,将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至20%,取消上市前5日涨跌幅限制,极大地提升了市场活跃度,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和机构投资者的定价能力,有利于培养市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
“创业板继续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建立‘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常态化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刘彤分析称,创业板取消了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制定了净利润与1亿元营业收入组合财务退市指标,从盈利能力、营收规模等方面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多维度考察,压缩已丧失持续经营能力、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的操作空间,推动“僵尸空壳”企业出清;在保留“面值退市”等交易类退市标准的基础上,设置“3亿元市值”标准,进一步充实交易类退市指标。此外,创业板还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退市效率大幅提高。
华泰联合证券执委会委员、投行业务负责人唐松华补充说到,“创业板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制度改革,在参考科创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相较于科创板,创业板保留了首发数量低于2000万股以下的中小盘股票的直接定价发行机制。从运行效果来看,直接定价机制优化了中小盘股票的发行流程,对降低上市后股价大幅波动起到一定作用。”
Q:改革给市场各方发展带来哪些
积极因素?
a:改革获市场各方“点赞”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总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创业板自“接棒”科创板以来,改革的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市场各方获得感明显。
刘彤表示,改革落地以来,全面贯彻注册制理念,顺利平移在审企业,稳步推进新股上市,交易机制总体平稳,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平稳过渡,市场各方给予高度评价。
“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在于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刘彤分析称,注册制规范了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把对企业的价值判断还给投资者,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监管部门集中精力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认为,对创投行业而言,注册制的推出,拓展了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和退出效率,为创投行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注册制下,创业板审核效率大幅提升、企业上市周期可预期性大大增强。”唐松华分析称,从审核效率来看,创业板拟上市企业从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约150天,审核周期较注册制之前大幅缩减。注册制下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审核制度,IPO历次审核问询回复均挂网披露,后申报企业能够实时掌握交易所审核过程中的关注重点、核查要求等,从而进行自我比对,及时规范整改,有效减弱企业“带病”申报的念想,并对后续审核工作和审核效率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Q:中介机构等应如何更好地
尽职履责?
a:中介机构执业需做“加法”
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压实中介责任,督促其归位尽责是夯实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一环。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谌传立建议,保荐机构应勤勉尽责,始终合规守正。严把项目入口关,坚持遴选经营良好、符合产业方向、遵守规则的龙头企业,把优秀、“守正”的公司推向市场和投资者。同时,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建立完整的保荐业务质量控制体系、风险防范体系,不冒风险,不闯红线。
谌传立认为,保荐机构应专业优先,始终恪尽职守。在上市辅导阶段,把规范运作理念、公众公司理念传导给发行人;在项目承做、发行上市阶段,把经营合规理念、注册制信息完整披露理念、服务实体经济理念传导给发行人;在持续督导及客户服务阶段,发挥专业优势,以回报市场、回报投资者,将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作为保荐机构的使命。
在肖冰看来,创投机构应扮演好产业转型“助推器”和创新发展“加速器”的角色。大量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出现,给创投行业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创投机构应坚持长线、专业、价值投资,加大行业研究能力和投资力度,积极投资、扶持一批符合创业板要求的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地实施。
Q:如何评价改革“周年成绩单”?
a:为下一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摸索
出更清晰路线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入“施工期”已满一周年。一年来,改革步履铿锵有力,改革“试验田”中“繁花似锦”。
谌传立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继科创板开市以来资本市场改革的再次创新,为“三创四新”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刘彤认为,改革落地一年来,市场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体现,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深入人心;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优胜劣汰机制正在形成,市场预期日趋稳定,整体生态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重要安排,其成功落地充分体现出国家深化注册制改革的坚定决心,在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谌传立分析称,这是存量市场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创业板作为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存量市场,其结合板块特色及优势推进注册制改革,示范效应更为强烈,为其他存量板块推广注册制积累经验。这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创业板稳步实施注册制,规范企业治理与信披、严格实施退市制度,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支持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做大做强,为资本市场夯实发展基石。这是证券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推动。创业板注册制下,监管机构推进“开明、透明、廉明、严明”建设,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完善履职要求,督促券商归位尽责,金融市场更趋开放,经营环境更趋完善,助力证券行业业务开展及效益提升。 (注:文中Q代表提问 A代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