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证报评论:居民增配权益资产大潮将愈发澎湃

本报评论员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29日,A股市场止跌反弹,北向资金延续净流入态势。股市涨跌背后,资金流向总是备受关注。相较于聚焦短期资金进出,居民储蓄长期“搬家”趋势更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1.6万亿元的新设公募基金募资规模创下历史最佳的上半年业绩,彰显了投资者“借基入市”热情高涨,延续着增量资金稳步入市的良好势头。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以及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深化进程中,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大潮势必愈发澎湃。

  从近期基金销售看,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迹象颇为明显。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设公募基金募集资金1.6万亿元,同比增长52%;私募基金备案规模6858亿元,同比增长69%;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4758亿元,同比增长16%。值得注意的是,权益类产品发行占比进一步提高。资管产品资产配置呈现“股增债减、标增非标减”的特点,即股票、股权类投资占比持续提升,债权类资产占比持续缩减。部分机构监测的数据亦显示,高净值人群正趋势性减配投资性房地产,增配稳健型头部公募、私募基金和专户理财等权益资产。

  从中长期经济升级和投资端性价比看,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趋势不可逆转。首先,中国经济正加速转型升级,产业政策重心逐步向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倾斜,房地产地位下降,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将加速融资结构从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向以股权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转变,股权融资步入大发展阶段。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在服务业发达和股权融资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居民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将显著提高。

  其次,住房等实物资产配置见顶,权益资产配置提升空间巨大。根据央行调统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2019年10月的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金融资产占比为20.4%,且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有机构测算,我国居民家庭资产中的权益资产占比仅为2%,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房地产投资比例过高,且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推动住房市场回归居住属性的大趋势下,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调整已经在路上。

  再者,资本市场改革显著提升了权益投资的吸引力。以注册制改革为总纲的本轮深改,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优化了市场投资生态。更多的优质公司上市、更大规模的分红、更靓丽的机构投资业绩、更严厉的违法违规追责体系,为居民增配权益资产创造了较佳条件。

  当然,从资本市场建设现状而言,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路径亟待优化。从国际经验看,机构化是居民投资权益市场的主要方式。一方面,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建设一流的财富管理机构,鼓励发展权益类投资产品,敦促提升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引导构建长期导向的业绩评价体系。这将有利于个人投资者通过绩优机构分享投资收益。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加速完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需加快建立健全居民养老金账户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机制,从缴存机制、税收优惠、投资品种和比例等方面予以优化。

  风起于青萍之末。居民增配权益资产大潮已经兴起,且将呈加速度态势演进,权益市场大发展将迎来新机遇。我们期待,资本市场不失时机深化改革而更加成熟,资管机构因势而动提质增效而更加优秀,投资者敬畏市场敬畏风险而更好地分享经济转型升级红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