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竞相为子公司引战投 国企混改开辟新领地

上海证券报

  近期,上市公司为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下称“战投”),计划或实施分拆上市的案例不断出现。其中,国有上市公司借道子公司引入战投推动国企混改,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竞相挂牌引战投

  上海证券报记者初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0家国有上市公司发布为子公司引入战投的相关公告,其中不仅有地方国资的上市公司,也有国家部委旗下的上市公司,甚至还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6月18日,广电运通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运通智能拟以公开挂牌方式引入不超过2家战投,并同步实施员工持股。挂牌底价以运通智能股东全部权益2.2160亿元为计算依据,对应每元注册资本认购价格不低于2.77元。增资扩股完成后,运通智能的注册资本将由原来的8000万元增至不超过1.14亿元。其中,广电运通持有不低于70.1754%的股权,员工持股平台持有不超过19.8246%的股权,战投持有10%股权。

  广电运通表示,此次为子公司引入战投,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运通智能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经营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促进员工与运通智能共同成长和发展。同时,引入外部战略资源支持运通智能发展。

  这不是广电运通第一次为子公司引入战投。去年,广电运通同样通过公开挂牌方式为旗下的平云小匠引入战投。此后,广电运通又披露子公司中科江南分拆上市方案,拟通过IPO方式为企业引入战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平台基础。

  又如教育部实际控制的诚志股份,公司3月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为全资子公司北京诚志永华公开征集投资方,拟引入不低于8家战投(含员工持股平台)。5月7日,引战投结果出炉,北京电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科京东方创芯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15家投资者,成为北京诚志永华的新增投资方。

  3月15日,新赛股份为全资子公司阿拉尔市新赛棉业有限公司混改而引入战投的结果出炉,经公开挂牌后,意向投资方自然人季福特以960.82万元的总价,摘得49%的股权。

  不惜放弃控股权

  一些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挂牌引入战投,不惜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4月28日,风华高科公告称,公司将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奈电科技实施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奈电科技的股权比例将由100%变更为30%,新引入战投持股70%,奈电科技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鲁抗医药更是通过挂牌为子公司招来了一个“洋女婿”。3月13日,鲁抗医药公告称,韩国株式会社好丽友控股及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竞标,成为旗下子公司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的投资者。此番引资后,鲁抗医药持股比例降至35%,上述成功竞标者则分别持股50%、15%。

  5月14日,易华录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华录健康养老经公开挂牌增资并引入战投,国中康健(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为意向增资方,拟增资金额1亿元,易华录则拟同步向华录健康养老增资4548.16万元。增资扩股完成后,国中康健持有华录健康养老64.80%的股权,易华录的持股比例则降至32.91%,将不再拥有华录健康养老的控制权。

  记者还注意到,已经有多家国企在对下级子公司进行混改和引入战投的过程中,植入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公司高管人员、核心人才持股等方式,以期未来可以通过分拆上市等方式,实施新型的股权激励机制,激励人才队伍,留住关键人才,实现国资资产的保值增值。

  定向引入新战投

  不同于广电运通等的公开挂牌,一些上市公司已为旗下子公司“锁定”战投对象。

  1月16日,上海临港公告称,为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旗下控股子公司嘉定科技城的资本实力及优化股权结构,嘉定科技城拟增资扩股引入战投工投集团。工投集团作为上海市国资委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拟认购嘉定科技城新增注册资本2.55亿元。

  3月13日,华光环能披露,下属控股子公司国联环科拟以增资扩股方式引进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二者分别通过现金和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向国联环科增资1.08亿元和5412.79万元。

  6月3日,新力金融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德润租赁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本次增资完成后,德润租赁的注册资本将由7.5亿元增至8.17亿元,新力金融的持股比例由60.75%变更为55.79%。新力金融表示,本次增资扩股暨引入战投,将增加德润租赁的注册资本和营运资金,预期能够与战投产生业务和资源协同,增强公司整体资本实力,提升公司长期盈利能力。

  “引入战投,能够带来大股东的优化,更好引进市场理念,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通过资本市场等渠道实施混改,国有上市公司估值定价也更加公允,交易流程效率更高,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更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