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料现多方面积极变化 专家认为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回升
多位专家17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第45期)上表示,下阶段经济运行可能出现多方面积极变化。制造业投资可能较快回升,基建投资、消费回升可期;宏观政策应注重引导预期,避免过快退出;注意小微企业、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点。
基建投资回升可期
对于下阶段经济运行状况,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未来可能出现三方面积极变化:一是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回升的情况下,企业补库存需求明显增加,可能推动制造业投资较快回升;二是年初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投入速度可能加快,加之今年一系列重大项目将推进,基建投资回升可期;三是随着疫情好转、疫苗接种面越来越宽,到下半年消费或进一步回升,但疫情不确定性将给消费回升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谈及发展存在的压力和隐忧,连平表示,一是在全球供给能力快速回升的情况下,我国外需可能一定程度被替代;二是人民币升值、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出口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成本上升压力;三是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受到政策调控、融资支持减弱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有所放缓。
此外,多位专家关注到小微企业、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连平看来,金融支持政策可能还需要延续一段时间,避免造成实际违约率快速上升。他建议,等小微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后相关政策再“退出”。在调控局部地区房价上涨压力方面应更有针对性,在需求端、供给端推出更多措施,尤其是应当增加大城市土地供给,并对房企融资给予合理支持。
“在疫情中,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承受了巨大压力,其修复需要时间,也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呵护。”瑞信私人银行亚太区副主席陶冬称,对于房地产行业,应理顺房贷发放的限制条件,不让其他形式的贷款进入房地产市场。
维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对于下阶段宏观政策的选择,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应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维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让融资和流动性逐步回归常态,但又应避免融资增速出现大幅下降。此外,还应注意引导预期,监管应更多将比较明确的政策目标告知市场,因为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敏感度非常高,对“风吹草动”的过度解读容易加大市场波动。
“货币政策转弯应保持缓和,尽量避免对需要扶持的制造业、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制造企业的误伤。”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如是说。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说,金融政策历来有三个敏感点,分别是房地产、地方融资和影子银行,今年在这三方面的调控预计偏紧,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将成为金融政策的一项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郭磊表示,在经济复苏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不宜明显收紧。就整个财政体系看,基建的作用不容忽视。
此外,在长期改革方面,连平建议,加快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农民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