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注册制提升A股吸引力 股权投资激荡大时代

徐金忠 吴娟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全面注册制时代,股权投资行业将迎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12月19日,在由中国证券报社主办、华发集团承办,主题为“中国智造的未来”的2020湾区发展大会暨金牛股权投资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认为,全面注册制时代,A股市场吸引力持续提升,特别是对于科技创新企业,A股市场的包容性已经出现趋势性拐点,未来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将会选择A股上市。全面注册制时代,股权投资机构将以价值创造为准绳,大道向前,乘风破浪。

  A股吸引力显著上升

  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正显示出巨大的魅力。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表示,鼎晖投资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后,今年A市场IPO项目已经超过了海外市场。“相较于海外市场,当前我们更愿意选择A股作为退出通道。与很多同行都一样,过去一年多,鼎晖在想办法通过私有化、分拆上市、退市等一系列操作帮助海外上市企业回A股。”李磊表示。

  凯雷投资董事总经理刘婉琳说,凯雷历史上A股退出的成功案例不少,但是整体上来说偏海外市场退出多一些。注册制推出之后,预计凯雷投资企业选择在A股退出的会越来越多。

  基石资本执行总裁王启文表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首选A股市场。其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是新兴的市场,项目将享受新兴市场溢价。王启文介绍称:“坚持长期价值,坚持集中投资的策略,同时加大对企业投资后的赋能,使公司的投资能获得良好、符合预期的回报。”

  温氏投资总经理罗月庭介绍,温氏投资从诞生之初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立的一家投资管理机构。“成立9年多以来,我们在投资的执行过程中更多会与合作的企业以实业的思维穿越周期。在注册制背景下,2020年以来我们参与的已经过会企业总数为9家,已经完成挂牌的企业有6家。”罗月庭表示。

  科技创新趋势拐点出现

  圆桌嘉宾表示,A股市场在经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对于科技创新的吸纳能力显著提升。

  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刘昊飞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对创新型公司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一些高科技公司需要借资本的助推,快速地扩张,构建商业壁垒,提升影响力。“无论是二级市场投资人还是监管部门,都意识到了这一方面的重要性,本土资本市场里,容纳优质科技创新公司的趋势拐点已经出现。”刘昊飞表示。

  王启文表示,注册制背后隐含着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市场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包括二级市场的定价更加趋于市场化。他说:“在此影响下,我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并提升我们的估值和定价能力。”王启文还表示,注册制推出代表了监管部门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基石资本对投资策略、投资方向也作了重大调整,更多注重硬科技方向的投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锂电池、商业航天等方向。

  不过,也有机构选择继续深耕自身熟悉和专注的领域。罗月庭表示,近年来所投项目在行业选择上并没有做出特别大的调整。“主要是基于我们自身的认知范围以及投资风格,投资项目主要聚焦消费服务和军工制造两大板块,两个板块占整个投资组合的比例超过80%。”罗月庭表示,注册制下,将依然坚守自己的核心逻辑,并给予所投企业更多包容。

  重新推敲估值

  在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一二级市场的定价机制和定价模式会不会被颠覆?热门行业会不会出现透支估值甚至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情况?

  对此,李磊表示,在投资中遇到的挑战是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5G的大时代背景下,还会出现更多更新的产品形态,这些形态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领先欧美市场。5G时代某些新服务和新产品如何定价,这将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鼎晖投资团队风格比较稳健,但即便作为稳健型的投资者,过去一两年,尤其是过去一年,鼎晖也在对估值体系进行探索。”李磊表示。

  刘婉琳表示,凯雷投资见证了A股市场的演进。她介绍道,凯雷是进入中国最早、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全球投资公司之一。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在中国内地的110多宗交易中投资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股本,核心投资行业包括消费及零售、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科技、电信与媒体和工业等。针对PE机构关心的项目估值问题,刘婉琳介绍,凯雷的做法是专注熟悉的领域,充分利用全球网络、本地经验和行业知识创造价值,为每项投资定制创造价值的计划,实现投资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刘昊飞认为,当前Pre-IPO的热度再度高涨。他说:“实际上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把Pre-IPO作为主要的营利模式,那么这一投资的风险是比较高的。因为在Pre-IPO上,大家都很容易挣到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挣钱模式就会慢慢失效。在全面注册制的环境下,如果将价值创造为第一核心要素,并作为判断是否进行投资的决策标准,那么在估值的层面上不会受到本质的挑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