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风从东方来|浦东改革的地平线和天际线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涛甫澎湃新闻

  编者按:30年峥嵘岁月,30年砥砺奋进。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澎湃评论部即日起推出特别策划《风从东方来》,全景展示浦东30年开发开放 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剖析“浦东样本”“浦东奇迹”的时代密码。此为系列第十篇。

  11月6日晚,我与央视白岩松先生约见,他来上海做进博会直播节目,我见缝插针商量请他来复旦新闻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等事宜。我们见面地点在正对浦东陆家嘴、侧对外滩的远洋大厦边上的央视驻上海进博会临时直播点,我们俩就在直播点边上的黄浦江边站着对聊,对面就是浦东陆家嘴夜景,林立的摩天大楼,在璀璨的灯海中显现出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观,给我们的聊天设置了可遇不可求的外景。我被对岸的夜景惊艳了,我蛰居上海年二十多年,很少有机会沉浸式体验上海滩“十二时辰”,原来我错过了身边这么多熟悉的美景!

  有诗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从审美心理学来看,此言似乎有道理,美轮美奂一旦成为日常,容易让局内人产生审美疲劳,而隔着时间和空间看风景,距离产生美,远处的风景往往是美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对浦东美景的无感和失明,恰因我们离美太近。那天晚上的惊艳刺激了我的美学神经,唤醒了我对浦东巨变的知觉,从平日的浑然不觉中觉悟,惊叹浦东30年开发开放的奇迹。

  浦东30年,桑田变新城,在黄浦江边的地平线之上,一幢幢轮廓分明、造型摩登的高楼大厦从地平线上长出来,不断刷新浦东天际线,一个个标志性的建筑次第出场,勾勒出浦东天际线的唯美轮廓,用新都市空间美学,生动诠释了浦东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在浦东开发之前,上海很长一段时间滞留在发展的亭子间里,上海曾有的骄傲和荣光在一点点磨损打折,上海老百姓的生活也过得很拘谨,没什么光彩。

  浦东改革开放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上海天际线的巨变,更在于无形的精神层面:浦东开发开放一下子把憋了很久的上海心气石破天惊地释放出来了。为了这一刻,上海等待太久。

  如果没有总设计师把改革的指针拨正位置,如果没有中央把浦东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改革议程,如果没有上海改革者的解放思想,奋楫拼搏,没有上海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如果没有一线劳动者全年无休的奉献,就不可能在这片八百分之一国土面积上涌现如此多的奇迹。

  浦东这片神奇的土地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活,改革开放为浦东赋能,在浦东地平线上起步,书写改革神话,铺叙发展史诗,让上海的天际线变得更加美丽。浦东天际线下的新城景观,时常被定格为一个个经典的画面,出现在各种公共或私人的取景框里,也被定格为世人对上海的新想象。无论你离上海有多近,或离上海有多远,浦东天际线下的昼与夜,都会成为你想象上海、理解上海绕不过的风景。

  现如今,我们认识上海,理解上海,再也不需要“老上海”的接济,因为,在上海这片改革的热土上,一切皆有可能,一个个改革传奇已写入历史,更多新的传奇,留待改革者去继续书写。

  30年浦东改革奇迹的背后,有太多无形的东西值得打捞,有很多的隐性财富需要盘点,30年间,浦东改革亲历者和设计者在地平线和天际线之间,释放出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外化为浦东天地间超现实的上海摩登。

  浦东的地平线连接中国的海岸线,海天之间,有广阔的空间等待改革者去驰骋。而今,浦东开发开放进入新赛程。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召唤上海改革者在接续前30年改革传统的同时,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将改革巨轮推向深海,迎着新时代的晨曦,把改革推向纵深。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