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分析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指明破解之策,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路子。
需求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要着眼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布局和选择科研方向,能快速突破的抓紧推进,需要久久为功的提前部署。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切实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制度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之优势,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取得更多新的突破。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只有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强基固本,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驱动,另一方面要靠重大科技问题带动,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要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开展基础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潜心搞研究、专心做学问。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加快科技创新,必须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更多精力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快教育改革、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要保持战略定力,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既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练好内功、打造“长板”,又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