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发行已超2.1万亿元 本月将迎发行高峰 专项债扩容提效发力稳投资
原标题:专项债扩容提效发力稳投资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专项债不断加码发力。今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1万亿元。日前,广东省率先发行国家再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按照第三批新增专项债于5月底发行完毕的要求,各地也将加快发行进度,业内预计地方债将在本月迎来发行高峰。伴随发行进度的加快和使用范围的扩展,专项债撬动有效投资、补短板惠民生的效应将愈加显现。
为了加快专项债的发行进度,尽早将资金落到项目上,我国已经分三批提前下达新增限额共计28480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229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达到2122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已发行12743亿元,完成提前下达额度的55.6%。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分析师汪苑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投向方面,目前基建类专项债持续扩容。项目资本金应用方面,截至5月14日,全国已有130个项目中已使用676.3亿元专项债作为资本金,较去年全年68.13亿元(9个项目)显著增长。
汪苑晖分析,按照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新增限额,要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由此,5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在专项债的带动下创历史新高,全月发行总量或超万亿元。预计全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达3.5万亿至3.8万亿元,地方债规模或超过4万亿元。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新增的地方债资金,为我国抗疫和复工复产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战胜疫情,加快了复工复产进程。而第三批前下达的新增额度,几乎无缝衔接了前两批提前下达新增额度的发行进度,将能够保证资金支持的接续稳定,从而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汤林闽表示,按照已经提前下达的地方债规模推算,今年新增地方债总规模或达4.5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规模或达3.8万亿元。因此,5月起,今年或还有近3万亿元新增地方债需发行,按照既往主要应在10月份之前发行的规律,月均发行的新增地方债规模将在5000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再融资债券,5月至10月,地方债月均发行规模可能达到8000亿元甚至更多。
值得关注的是,在规模逐年增长的同时,专项债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等原有七大重点领域的基础上,2020年专项债还将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单独列出、重点支持,同时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此前在财政部发布会上指出,截至4月15日,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新建和在建项目建设。同时,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关注到今年以来,多地发行的专项债都用于民生相关项目,例如养老院改造、医院改造扩建、公共服务设施、污水处理等项目数量都很多。在他看来,多地探索民生领域的专项债发行,相比起促经济增长,更主要作用还是保基本民生,“六保”的战略标靶性很强。
“从三批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看,投向领域结合疫情防控和宏观需求持续优化,且更具针对性。”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分析师卞欢表示,伴随国内疫情逐步趋稳,在稳增长背景下专项债持续向基建领域倾斜,尤其是政策积极支持的新基建领域,持续发挥稳投资、稳增长的作用。在补短板、惠民生方面,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快速扩容,更大规模的投入及盘活为落后地区稳就业、稳投资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同时,提前下达的部分基本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有利于及时有效弥补公共设施短板,为“六稳”、“六保”助力。
卞欢表示,预计后续专项债发行将进一步围绕薄弱环节及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展开,未来民生、交通、新基建专项债占比或进一步提升。预计后续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的应用规模及范围有望进一步提升,持续加强专项债对基建投资的撬动作用。
下一步,如何让专项债资金尽快落到项目上、更精准发挥作用,毛捷指出,专项债不纳入赤字,一定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只有合适的项目才能安排专项债资金。此外,地方政府还要加强预算管理,尽快把钱用到位,使得政府性资金更有效流动。
汤林闽认为,要做到及时拨付、精准施策和提高绩效;在地方债项目的设立、评估和落地方面,要精准对标政策发力点,科学选择符合政策目标、投入后能够带来较好社会经济效应的项目;在地方债资金的使用方面,则要加强地方债资金的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让地方债资金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