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复工” 举措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忙复工。在部分地区收到“开工利是”的楼市复工近期更是尤其受关注。
笔者注意到,有些消息的着眼点在于“降首付”、“购房补贴”、“多地密集出手”……笔者认为,作为在GDP中占比近7%的行业,房地产业确实需要有序复工复产,地方性政策大多是针对房地产业复工、人才引进等推出的组合拳,并非坊间传言的“调控松动”,对于地方性政策或金融机构个案式举措,没有必要放大解读。
首先,央行近日再次定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政策面态度可谓十分清楚。
央行日前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结合本月1年期、5年期LPR的分化变动态势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中长期贷款的定价并未明显放松。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而言,在宏观政策面、资金流动性和价格都没有明确放松的前提下,做出“调控放松”的判断显然是不严谨的。
其次,目前的地方性政策调整或举措,符合“因城施策”的一贯调控口径,并未大面积增加变量。
考虑到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楼市调控政策一直坚持“因城施策”,换句话说,各地方或金融机构根据楼市在不同区域、不同时点的发展特点,可以在其授权范围内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具体举措。例如,不限购地区的首付比例相对于限购地区更有政策弹性。此外,各地结合发展特点,通常会出台“组合政策”。例如,配合人才引进的落户和购房补贴,对于特定刚需的信贷支持等,这些政策也并非是在如今的时点突然出台的,自然不应该被贴上“调控放松”的标签。
第三,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以及平稳健康发展是楼市的调控目标,也是稳经济的需要。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及楼市调控时表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述表述明确了“稳”对于楼市的重要性。“稳”显然并不是懒政式的不作为,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而是根据时和势进行适当的调整,对稳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笔者认为,目前各地或金融机构出台的支持“楼市复工”举措,并不等于楼市调控转向,毕竟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任何行业,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需要不断在动态中寻找自己的发展平衡点。(张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