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旧去新来 对外贸易量质双升
——经济大省山东在打造开放高地中书写稳外贸“闪亮答卷”
新华社济南2月24日电 题:动能转换旧去新来 对外贸易量质双升——经济大省山东在打造开放高地中书写稳外贸“闪亮答卷”
新华社记者杨守勇、陈国峰
全国上下齐心战“疫”,发展经济脚步不歇。走进地处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动力一号工厂总装车间,一批高速大马力发动机正加紧装配。从大年初三陆续恢复生产,一批批海外紧急订单促使潍柴全面恢复满产秩序。仅今年1月,潍柴发动机销售9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0%。
在2019年进出口总值首破2万亿元基础上,经济大省山东放眼未来谋新篇,暖企政策利好,国家战略叠加,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全省外贸稳中提质的发展势头将进一步显现。
新兴市场增势强劲 自主品牌彰显优势
“贸易摩擦、保护主义为全球贸易蒙上阴影,潍柴誓从‘一带一路’中开辟新的增长动力。”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去年集团对印度、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销售额增幅均超过200%。
以潍柴为缩影,“一带一路”、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成为推动山东外贸增长的“发动机”:
2019年,山东对除美国外的主要市场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6030.9亿元,增长15.9%。
“世界轮胎行业百强企业中,87家是稳定合作伙伴,基本都是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去年以来,位于高密的豪迈集团接到的欧洲订单大幅增加,企业满负荷运转。董事长张恭运说,他们把仓库建到欧洲,供货速度比当地同行还快。
作为我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开始显现在出口产品结构上。青岛海关副关长石勇介绍,2019年,山东自主品牌出口值2614.8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23.5%,提升1.5个百分点。
去年,山东对外贸易全线飘红:进出口总值首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5%,同比提升0.15个百分点;在外贸前六位省市中,进口增速居首位,进出口增速居第二位,出口增速居第三位……
民营企业扛起大旗 政策护航共渡难关
4.8万员工中技术人员近1万人,累计申请专利1.6万项,建立“7国24地”全球化研发和生产体系……在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一组组数据显示了这家民企的“科技含量”和全球竞争力: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微型麦克风、虚拟/增强现实设备等产品出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靠着技术创新到国际市场搏击风浪。2019年,山东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1.33万亿元,增长13.1%,占山东进出口总值比重达65.1%。
企业逆流而上,离不开政府鼎力“护航”。特别是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困扰,政府部门全力保障企业复工,打通进出口链条梗阻,与企业共渡难关。
前段时间,位于山东聊城的时风集团接到东盟和西非国家订单,对方急用数千台农用机械发动机。但受疫情影响,时风却因开工率不足生产进度变慢,办理出口、查验等也需要时间。
企业愁眉不展之际,聊城海关“点对点”服务,通过互联网前置监管和提前申报,为企业赢得宝贵时间,400多台农用拖拉机即将发往相关国家。
商务部门也积极行动,建立企业复工生产日调度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用工、物流运输、贸易风险等方面困难。山东省商务厅介绍,截至2月18日,全省调度的42780家外贸企业中复工29250家,复工率68.4%。
国家战略叠加 开放再蓄能量
春节后首列“齐鲁号”欧亚班列满载100个标箱货物,近日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驶出,向着中亚国家全速前进。
目前,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已开行6条国际班列、2条国际回程班列,初步构建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连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借助上合示范区,山东正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造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去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增至4个……诸多开放发展的“国字号”战略平台在齐鲁大地叠加落地。
山东社科院副院长袁红英认为,这些平台成为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带来理念、产业、技术、发展环境等一系列变革。“以山东自贸区为例,提出了112项任务措施,通过制度创新打通堵点释放活力,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新的一年,山东擘画开放新格局。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战略平台,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稳旧拓新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今年的山东省两会进一步提出,积极扩大对欧盟、日韩的进出口,稳定高端市场;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和自贸伙伴的贸易占比。
好风凭借力。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说,国家战略叠加,动能转换加速,聚焦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上将留下更多山东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