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针对弱项定向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营商环境排名,中国营商环境在过去两年持续大幅度优化,说明我国在营商环境方面的改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营商环境中心主任刘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标国际最佳实践,结合中国特色积极探索,通过营商环境评价、企业深度调研、要素市场改革或政务环境建设等探索营商环境的突破口,这些先行先试的实践对于营商环境的破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部针对营商环境法规颁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要求,要用法治化办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来。
今年10月份,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刘哲表示,这是第一部针对营商环境的专门行政法规,弥补了营商环境法律的空白,标志着前期优化营商环境的破题探索告一段落,营商环境改革工作从破题阶段进入到了地方政府的实质推进阶段。
下一步营商环境改革的关键在于贯彻落地,推动从以政务大厅、电子信息化为抓手的营商环境建设,向以体制机制问题为突破口的营商环境改革过渡,鼓励地方政府创造性地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以评促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尽快出台营商环境落地举措,将改革落到实处。
可以说,在法治建设方面,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政策“组合拳”还包括发布的两个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重点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政策体现了2015年“放管服”改革持续实施以来,我国在优化营商方面的政策连续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出台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制度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吸引更多的高质量外商投资落地;另一方面,有利于构筑良好的营商和市场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政策落地效果显著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社会期盼,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徐光瑞表示,营商环境的改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深远和持久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能够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不论是金融、财税、产权保护等各领域的政策,都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其次,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进而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第三,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到49项,减少幅度超过73%,降低了不动产登记费等数十项收费项目标准。今年又分两批印发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文件,超额完成全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任务。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同时,进一步缩减2019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比2018年大幅缩减,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共推出11项开放措施。此外,有的地方建设“风险洞察平台”,集合注册登记、商标、行政执法案件等工商系统数据,形成了企业的大数据全景信息视图。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营商环境改善的关键在于融资便利性提升,业务空间的拓展,以及税、费的减少。相应地,管理层如要对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势必得从继续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非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入手,鼓励地方政府适当让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和简政放权,并在满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开放更多的领域让各类主体参与,同时有效支持境内企业海外投资。因为唯有企业融资更方便了、业务拓展更容易了、新设机构的成本和时间周期压缩了,企业的投资意愿才会加强,才能衍生出更多的生产、带动更多的就业,才能让市场各主体和政府的互惠共利模式进入到有效的良性循环。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747家,实际使用外资8459.4亿元,同比增长6.0%。
王青表示,实际上,今年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是对准企业、民众普遍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在放宽市场准入、规则透明公开,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等领域扎实推进。从直接效果上看,今年各类企业在降低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环境等方面拿到了政策红包。优化营商环境在短期内可起到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长期而言则是我国深化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它能够为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020年多项措施值得期待
就下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改善的工作重点,唐川告诉记者,基于监管层当前的布局来看,2020年,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和金融支持或将成为首批落实的政策。同时,全面吸纳外资企业,加强内外资企业的业务配合也会是明年的一大重点。当然,在更多领域的全面开放,允许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竞争,也是值得期待的营商环境推进措施。此外,全国性的政务信息、电子证照、产权系统预计也将于明年全面落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要落实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等措施,今年年底前在全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特别是要破除市场主体反映多的纳税、获得信贷、办理企业注销和破产等方面的堵点痛点。抓好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成本。
简政便民方面,宁吉喆表示,要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精简公用企事业单位索要的证明材料,2020年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效解决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问题。加快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和信息可靠交换、安全共享,构建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大力推行APP办事、移动支付,推广使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力争到2022年前,全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