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炼: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为实体经济“雪中送炭”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 赵白执南)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21日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要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要为实体经济“雪中送炭”。实体经济所需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多元化。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可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合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政策性金融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可以起到引领作用。比如,一些企业和项目初始阶段难以获得商业性金融的支持,在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下成长壮大,而后成为商业性金融竞相支持的对象。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互不否定”、相辅相成,既不能因为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而挤压商业性金融作用,也不能因重视商业性金融就忽视政策性金融作用。
第二,更好发挥调结构作用。政策性金融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补短板、强弱项的功能十分突出,如基础设施领域、民生领域、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等领域,可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出口银行制造业贷款占境内贷款比重达到40%以上。政策性金融具有长周期融资优势,进出口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80%,贷款平均期限超过7年。进出口银行客户中民企占比约达四分之一,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采取了国际官方金融机构的普遍做法,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向小微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资金。
第三,积极发挥促改革作用。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自2015年以来,政策性银行按照国家的改革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架构更加完善,监管方面实行与商业银行大致一样的高标准要求,业务运作遵循市场化原则,按照现代银行经营规律开展经营活动。当前,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挥独特作用。一方面,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从资本市场发行高信用等级的政策性金融债,具有准主权债的特征,有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品种,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高信用等级的投资工具,吸引外资参与我国资本市场,助力金融市场开放。国际上已把政策性金融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聚焦实体经济、支持实体企业,其保本微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引领商业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发挥“鲶鱼效用”。
胡晓炼表示,从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为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也需要在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机制、防控风险、提升运营效能、持续改善服务、创新经营等方面不断探索。
胡晓炼强调,有效防控风险是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政策性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政策性金融机构既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也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于暂时有困难但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不断贷、不抽贷,坚持分类施策。
此外,胡晓炼表示,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把信息科技的应用和模式创新贯穿到业务经营和强化服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弥补自己对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服务短板上,用于加强风险管控的监测预警和化解上。要以开放的态度与国际同行分享政策性金融的治理、业务和管理经验,加强业务合作,采用同业成熟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惯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