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外资“总部经济”飘红 成上海对外开放“活招牌”

许婧中国新闻网

  (第二届进博会)外资“总部经济”飘红 成上海对外开放“活招牌”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题:外资“总部经济”飘红 成上海对外开放“活招牌”

  中新社记者 许婧

  8年前,瑞士再保险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浩志“利用上海自身优势和枢纽地位,与长三角经济体建立更紧密网络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言如今已成为现实。

  本月挂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所启动的产业项目中,已提出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中共上海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说,在示范区建设的大平台上,将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未来产业功能平台和总部集群。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效应不仅促进企业加速发展,更能有效推动区域升级。打造总部经济优势一直是上海吸引外来投资的“强磁场”。

  为吸引更多“总部经济”项目落户,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新一轮地区总部政策”,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诸多“大招”成效卓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和“头脑中心”移至上海这片外资投资的热土。

  截至2019年7月底,上海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96家、研发中心450家,是中国内地吸引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多的城市。根据2018年外商投资企业年报数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占上海外资企业1.34%的企业数,贡献了10%的营业收入、17%的利润总额、12%的纳税总额和超过6%的从业人数。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蕴懿注意到,业务成熟度高而急于汲取创新力量、寻求新增长点的跨国企业寻求的是高质量投资,他们不会简单看市场大小,而是更加注重投资环境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延伸。在此背景下,“总部经济”客观上也需要政策制度创新,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生态集群。

  意大利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今年拿到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地区总部资质证书。相关负责人直言,上海作为全球中心城市,对跨国公司的总部有较大的吸引力;上海优越的营商环境非常有利于跨国公司总部的发展壮大。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研究员孙立行亦认为,跨国公司投资看中的不只是成本,更看重营商环境,即法制环境是否健全、贸易是否便利化、市场能否起到决定作用,政府服务是否高效,一直拥有开放基因且出台新一轮对外开放举措的上海适合跨国企业来投资,跨国企业也用“真金白银”证明了这一点。

  在孙立行看来,除了营商环境,还应注意到进博会的引资效应、平台功能对上海打造总部经济优势“非常重要”。首届进博会上,新产品、新技术非常受欢迎,跨国公司亲身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

  事实的确如此。首届进博会后,瑞典企业医科达在上海注册成立了区域总部医科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之所以在上海设立总部,源自参展进博会获得的机遇。6天里,医科达收获数十单意向采购合同,目前不少医疗设备在中国医院陆续投入使用。

  “中国的消费需求旺盛,服务、创新、人才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也强。”医科达中国区副总裁、市场总监刘建斌说,总部的成立能更高效地整合研发、生产、销售、市场、人力等资源,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和市场,医科达不仅在中国建立了欧洲以外最大的放疗设备生产基地,中国的研发力量也将占全球相关研发力量的一半。

  孙立行称,上海的产业基础特别是跨国公司需要的金融服务较为完备,加之科创板的推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人才资金的积聚、创新的文化氛围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跨国公司将持续加码投资上海”。(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