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易纲: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

彭扬 欧阳剑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人民银行完全有经验、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在8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突破“7”关口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

  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破7”是市场情绪变化的反映,人民币兑美元不存在贬值基础,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浮动。“破7”不会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对资本市场影响不大

  易纲表示,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市场预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受此影响,8月以来许多货币对美元出现了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波动是市场驱动和决定的。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总体是升值的。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保持着稳定地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走强的。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而言,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破7”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本外流压力,债市和股市也会有一定波动,但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且中国央行管理汇率的手段很多,经验也很丰富,有能力做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这些情绪式的反应会逐步消除。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从股票市场看,尽管5日上证综指以下跌1.62%收盘,但从与机构投资者的交流情况看,他们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认识和恐慌程度已不同于2015年至2016年,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股票市场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在下降。从债券市场看,尽管有投资者担忧人民币贬值压力会成为制约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但人民币汇率弹性提升,事实上减轻了汇率因素对债券市场的扰动。”

  不会持续大幅贬值

  易纲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展现出了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上套期保值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差处于合适区间,能够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易纲指出:“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还是从市场供求平衡看,当前的人民币汇率都处于合适水平。虽然近期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但我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人民银行完全有经验、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后续央行可能将通过市场沟通、逆周期因子调节等方式,适度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综合考虑当前外部风险演化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以及监管层对外汇市场调控能力,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并不存在持续大幅贬值基础。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由于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6%-6.5%之间”“CPI控制在3%以内”等一系列指标会基本实现。在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没有出现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基础和条件,中国经济基本面对于支撑汇率的基本稳定会发挥积极作用。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在逆周期宏观政策推动下,内需增长,包括投资和消费都可能保持平稳运行,应该会对汇率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表示,从经济基本面看,国际收支形势将支撑人民币汇率逐渐企稳。人民币贬值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将在短期调整后实现新的稳态均衡。一方面,这种短期快速调整基本释放了当前市场紧张情绪,随着市场情绪缓解,汇率将逐渐稳定。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符合实体经济利益,有利于国际收支再平衡,因此,市场主体将更能理解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逻辑,市场将更加理性。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易纲指出,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将保持外汇管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障企业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合理合法的用汇需求。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

  王青表示,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失控”的可能性很低,本次“破7”不会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央行将主要依据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综合考虑内外部平衡,展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操作,边际宽松仍是基本趋势。

  展望未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央行可能将坚持两方面政策立场。对外而言,汇率政策着力将贬值预期控制在合理范围,持续抑制做空人民币的投机行为,促使汇率稳健地向均衡水平调节。这将保持“破7”后人民币汇率调整继续由基本面驱动。对内而言,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稳增长”,定向降准和调降OMO、MLF利率将值得期待。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