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科创板中签族首日交易宝典

陈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科创板开市在即。科创板打新中签的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新股上市后的交易策略。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18日了解到,由于科创板在交易制度方面与A股其它板块差别较大,A股原有的一些新股上市后交易策略将不再适用,例如,涨停板打开卖出策略。对科创板交易策略选择要综合考量新股定价的安全垫和二级市场给予新股的溢价程度等,合理设定盈利预期。建议适当降低新股涨幅预期,关注上市后的30%和60%两个临停阈值,注意及时止盈、止损。

  涨停板打开卖出策略“失效”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科创板在交易制度方面与A股其它板块差别较大,例如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停限制,5个交易日之后实行上下20%的涨跌幅限制,盘中有30%、60%的临时停牌标准等,这些规则都要求参与科创板二级市场交易的投资者充分了解并掌握。具体到持有中签新股的投资者而言,交易策略将有重大变化。

  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以目前主板市场投资者打新中签后的实际操作方式看,比较集中的交易方式是“等待新股开板”。即普通个人投资者中签后的操作通常是持有到涨停打开,然后抛出,通常新股第一次涨停打开也是换手率相对集中的时期。

  对科创板而言,由于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停限制,这一传统策略将不再适用。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新股策略组高级分析师彭文玉指出,由于科创板首发定价机制、交易方式等,相比A股其他板块都作出较多突破性安排,因此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交易策略会与A股其他板块差别迥异。对A股其他板块,2014年以来的特殊定价机制与交易制度造就新股上市初期多个无量一字涨停现象,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策略有相对固定的参考锚点——开板日。在科创板相关制度下,这一锚点将不复存在,个股上市交易表现将更加分化、股价波动幅度会有所提升、交易时点选择难度将明显增加。

  “对新股民来说,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行情还需多多感悟一下,股价变化节奏可能和目前主板新股上市后股价波动的节奏完全不同,中签后的操作也不会像之前‘坐等开板’这么简单。”上述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因素考量交易策略选择

  在原有涨停开板卖出策略失效情况下,对中签投资者而言,选择怎样的策略比较合适?

  彭文玉说,对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交易策略,主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首发定价的安全垫,相比A股可比公司首发定价有一定折扣。其次,新股上市后,二级市场给予新股溢价幅度的程度,这要考量股票市值大小、基本面是否足够优质、行业题材是否契合当下市场热点、当下二级市场风险偏好等。

  上海证券榆林路营业部首席投资顾问赵晓历表示,从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比较角度看,如果发行市盈率较行业平均市盈率低,说明股票上涨空间很可能会比较大;如果发行市盈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投资者需谨慎对待。

  对中签的投资者而言,上述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建议,首先要借这几天的“空档期”对手中持股做全面了解,尤其是基本面的信息。根据基本面情况和自己的投资风格,决定短期参与还是长期投资,同时自己给一个相对合理的投资回报预期。

  从具体交易策略看,海通证券投资顾问瞿时尹表示,科创板股票上市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所以需要更为主观的止盈策略。科创板新股估值,以传统的PB+PE视角看,不算便宜,所以对投资者的建议是适当降低新股涨幅预期,关注上市后的30%和60%两个临时停牌点。如果顺利触发这两个点可以继续持有,如果换手过高或抛压太大,要及时止盈。

  上市首日是否卖出要看情况

  对于中签科创板新股的投资者而言,是否选择上市首日卖出是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此,彭文玉表示,不用把所有中签股票首日就卖掉。从科创板新股上市后交易表现看,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上述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指出,首先,从本次科创板新股网下询价对象来看,主要是机构主导,专业度更高,而整个定价机制也相当严谨,给出的发行价具有一定投资参考意义。其次,本次科创板新股发行要求一般战略配售机构锁定期12个月、券商子公司跟投锁定期24个月,同时通过摇号中签方式在参与网下打新的6类中长线资金中抽取10%的账户,承诺中签账户获配股份锁定6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新股上市后有相当一部分股份处于限售状态,不会出现大批机构清仓出货现象;另一方面,出于对限售期股份市值安全性考虑,机构在询价过程中给出的参考价格相对保守。

  不过,虽然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破发概率可能较低,但对投资者而言,考虑到科创板个股上市以后,股价波动可能较大,还是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有机构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股价大幅超预期要考虑获利了结,反之如果股价表现不达预期,而自己对该股没有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那么及时止盈、止损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