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科创板不会出现一窝蜂上市局面

徐昭 昝秀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出后,是否会出现大批企业集中在科创板上市?中信证券股票资本市场部行政负责人张宗保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注册制试点下,企业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不仅需要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是否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进行判断,还需要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程序,面临严格审核问询和充分信息披露要求。同时,发行时机也将受市场机制的约束和影响。因此,科创板不会出现“大水漫灌”、一窝蜂上市的局面。

  科创板发行工作起步平稳

  中国证券报:请问您如何评价当前科创板发行工作?

  张宗保:目前科创板、注册制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科创板发行工作正在稳步快速推进中,科创板“渐行渐近”。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试验田”,科创板及注册制相关制度创新需要一定的磨合期。

  从科创板定位、配套制度完善及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设定等方面看,科创板将坚持“严标准、稳起步”原则,预计不会出现企业一窝蜂上市的情况。

  注册制有严格审核标准和制度

  中国证券报:注册制是不是意味着科创板不用审核?

  张宗保:企业申请在科创板上市,需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同时,科创板设有明确的上市条件和发行审核、注册程序。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在科创板上市。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发行人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应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只有符合科创板定位,具备较强科创属性和符合优先支持方向的优质企业才能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目前申报的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不仅需要申报企业充分说明和披露,也需要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充分论证、把好科创属性,最终要靠市场的选择和检验。

  同时,科创板设有明确的上市条件和发行审核、注册程序。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在科创板上市,也不意味着科创板不用审核。

  从目前科创板审核问询的情况来看,上交所问询主要关注发行人科创属性和技术先进性,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中法律合规性及财务真实性,科创企业成长发展中特有的风险等重大事项。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下,审核机构除了关注申报企业是否符合基本的发行上市条件外,还重点关注是否符合相关信息披露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境外成熟市场也有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和制度。在美国和香港,IPO通过率也并非100%。根据Dealogic数据,2016年-2018年美国IPO申请共732单,IPO发行数共592家,并非所有的IPO申请都能通过SEC注册,而且美国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市场平均每年退市家数接近新增上市家数。

  根据联交所官网统计,2016年-2018年接受IPO申请共957单,通过联交所审查642单,新股上市584单,退市公司69单,实际通过IPO审查的家数占当年新申报家数的比例约为70%;其中,2018年这一比例约为66%。

  根据联交所IPO指引和否决案例,联交所的审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相对客观内容,上市科审查发行人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中的财务指标、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等要求;另一部分是相对主观判断,除了信息披露不充分可能导致IPO申请被退回之外,上市委员会还会判断上市适当性,主要涉及经营模式不可持续、盈利预测无依据、业绩下滑、客户依赖、募集资金必要性等。

  科创板将转入常态申报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科创板发行未来将呈现何种态势?

  张宗保:未来科创板已过会企业的发行节奏将更多受到市场机制约束。破发作为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在香港和美国都较为常见。2018年以来,香港IPO首日破发占比40.98%,美国IPO首日破发占比22.84%。

  在香港和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市场化发行机制作用下,发行人一般会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发行,或者受到市场不利影响时采取延期发行,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发行节奏起到了影响和约束作用。科创板未来发行机制将更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因此并不会出现短时间内大批企业集中上市的情况。

  长期来看,科创板将助力中国股市高质量发展,为资本市场发掘、提供优质科创企业和丰富的投资标的,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短期来看,科创板早期有集中申报的情况,但后续将转入常态申报,实际上目前已经回归到常态节奏。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只要市场参与各方,包括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发行人、投资者等都归位尽责,科创板不会出现“大水漫灌”、一窝蜂上市的局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