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坚守“四条底线” 上市公司从严监管步入新阶段
13日,ST板块大面积跌停,折射了市场对“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一退到底”监管决心的回应。观察人士认为,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系统阐述上市公司监管理念,明确了上市公司应坚守的“四条底线”,释放了存量改革、增量优化的监管政策信号,意味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将步入监管部门推动、企业自身追求、市场主体合力的新阶段。
强化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一直是证监会的工作重点。针对“四条底线”,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稽查执法中予以重点关注。特别是近年来,行政处罚数量和金额连创新高,形成了巨大的监管威慑力。但从近期曝出的康美药业数百亿资金“失踪”等案例来看,上市公司乱象仍需重拳治理。
首先,上市公司从严监管将迎来政策优化新阶段。其中,增量优化、存量改革是两大关键,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落地。一方面,针对多发新发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进行重点治理。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说假话、做假账,操纵业绩、操纵并购;通过非法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等。另一方面,针对“出口”“入口”将实施更加严格、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在退市方面,将创新退市方式,严格退市制度。
其次,上市公司从严监管将迎来外部环境优化好时机。上市公司乱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目前,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已形成共识并提上改革日程。据新华社报道,证券法修订稿草案三审稿增加了加大对证券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相关内容。此外,公司法、刑法等修改也在推进中。这些将完善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法治环境。
同时,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将迎来多轮驱动新阶段。除了上述监管政策优化的倒逼,更多的监管政策优化之后营造的市场化机制,将引导更多上市公司守住底线、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优秀代表,绝大部分公司均有追求基业长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再加上“三公”环境下优胜劣汰机制的市场作用,上市公司更能主动作为。同时,在优化资本市场生态中,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新闻媒体积极监督、投资者“用手、用脚投票”也将构成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驱动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监管部门的积极作为将更好地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生态,引导企业在法治化、市场化环境中做优、做强、做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