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经济观察)人均GDP将破1万美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陈溯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 陈溯) 2018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人均GDP也达到约1万美元。中国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近了一步。

  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的标准,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间为中低等收入国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高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根据测算,2018年中国人均GDP约为9780美元左右,已处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偏高水平。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测算,2018年中国人均GDP约为9777美元,从2001年的1000美元到2019年的近10000美元,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缩影,显示出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消费对中国经济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的时期,人均GDP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日前发表文章表示,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保持在50%以上,消费能力提升带动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根据牛犁的测算,到2023年前后,中国将进入世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6%左右的增速,两三年后就可达到世行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似乎已“近在眼前”,但专家指出,中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之路仍任重道远。

  蔡志洲指出,虽然中国人均GDP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仍然排在世界70名左右,即便达到世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距离一些发达国家4、5万美元的人均GDP仍有很大差距。

  此外,有分析指出,2019年将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第18个年头,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现在是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最紧要关头。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200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不少世行标准下的中等收入经济体长期停留在这一阶段,原有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矛盾显露,原有发展优势渐渐消失,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比如,巴西、俄罗斯等都曾超越过高收入国家水平,但最后仍因国内危机、本币贬值等因素出现了反弹。

  蔡志洲表示,总结经验,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往往都面临着政治上不够稳定、市场没有活力、科技没有创新、受外部环境影响太大等问题,中国应坚持提高市场活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着力增强内需等改革举措,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如此才能稳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此外,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两个概念,从微观层面,要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税等措施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费,促进内需增长,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