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步入“重质”新阶段
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 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2018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显示,全年GDP增长6.6%。专家表示,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经济质量稳步改善。随着促消费、稳投资等稳增长政策落地,2019年经济料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步入“重质”新阶段,应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优化服务业,寻求长期增长动能。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实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总体而言,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此外,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按同期公布人口计算,2018年人均GDP在6.45万元左右,按不同的汇率折算方式换算,人均GDP达9500-10000美元的水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颜色表示,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表明我国正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尽管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通缩风险在增加,但整体上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专家认为,经济需要一定GDP增速,但增速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提高质量更为重要。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程实表示,在“增速”承压之际,中国经济“增质”仍在稳步改善。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势头保持强劲;二是生产效率保持升势。
政策发力 促消费稳投资
“2018年消费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压舱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商品消费增速下滑背景下,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主要是居民服务消费和政府消费支出有所加快。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汽车类相关消费出现负增长。展望未来,2019年消费增速可能在8.7%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仍将超过75%。
2019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大力扩大内需,重要工作是促进消费增长。随着消费促进政策释放效力,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提升,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个税改革稳步推进,将为消费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但需要注意三方面制约因素:一是近年来居民按揭贷款快速增长导致居民部门杠杆水平上升;二是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需求仍将受到基数及政策的抑制;三是股票市场调整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将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王青认为,2018年投资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主要是基建投资减速导致。从近两月情况看,摩根士丹利华鑫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个月回暖,给经济基本面带来一定支撑。
颜色预计,2019年宏观政策将更具弹性,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有望提升增长动能。进一步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可期,基建投资将在更多地方专项债的支持下加速推进。同时,外部形势将有一定程度改善。
政策支持方面,程实认为,“宽财政”与“宽信用”的良性联动初见成效,但仍需强化。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政策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展。展望未来,随着大规模基建由项目审批、资金筹备走向实质性落地,“宽财政”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疏通作用有望进一步加强。由此,预计一季度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有望稳步回升,向名义GDP增速趋近,信贷期限结构也将有所改善。
产业升级两轮驱动
虽然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基本面是好的,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不断改善。连平表示,过去几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逐渐取得成效,产业出清将带来高质量发展动力。我国科技研发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领域逐渐接近或达到全球前列,技术创新也带来新兴产业崛起。科创板有望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区域协调发展也带来产业联动效应,将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促进投资和消费等内需发展。
程实认为,从历史经验看,在经济发展“减速增质”期,产业升级主要由两轮驱动,一是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二是服务业向高质量优化。
服务业方面,程实表示,德国的经验可以参考。早在1980年,德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就已升至53%,超越其他两个产业之和。在此基础上,德国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依次超越社会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内部的主导行业,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虽然各国具体路径有差异,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上升至主导地位,是上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日本、韩国等完成“减速增质”经济强国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