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姜超:降准空间仍在 降息有待观察
中证网讯(记者 王姣)出于稳增长的需要,央行在降准之后会降息吗?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
“降准空间仍在,降息有待观察。”11月22日,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姜超团队发表研报称,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走稳,金融风险下降,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融资需求低迷。考虑到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降准仍有空间。但仅依靠货币数量宽松及窗口指导效果有限,而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展望2019年,若出口下滑进而影响国内就业,或宽信用政策迟迟未能有效传导,不排除央行会考虑启动降息。
姜超团队指出,支持未来央行降息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一是宏观杠杆率走稳,金融风险下降。2017年以来金融去杠杆、治理影子银行的政策收效显著,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均得到遏制,为货币宽松提供较好的宏观金融基础。
二是经济存下行压力。未来外需或受影响,而居民债务负担高企制约消费增长,基建投资依旧低迷、地产投资下行的隐患正在逐步体现,在经济有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长期通缩风险大于通胀风险。
三是融资需求低迷。今年以来社融增速逐月下滑,类似于前几轮经济下行时期,表内信贷高增主要靠票据融资贡献,反映银行贷款需求仍未放量。从利率来看,三季度一般贷款和房贷利率还在上升,但票据融资利率已持续下降,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上升,P2P贷款和资金信托余额和利率双双下降,显示融资需求收缩。
四是货币数量宽松效果有限,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依旧不畅,银行间资金利率甚至多次低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但信贷市场需求偏弱,可见仅仅依靠货币数量宽松及窗口指导银行放贷效果有限,而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耐用品消费。
姜超同时指出,制约未来央行降息的因素也有两点,一是资产泡沫与地方债务的担忧。未来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大幅降息或导致资金再次大量流向房地产和融资平台,加剧居民和地方债务风险。二是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的担忧。若中国央行降息将引发中美短端利差进一步倒挂,或将加剧外储缩水和贬值压力。
“我们认为,未来的降息政策会附带一定条件或采用定向的方式,向制造业、尤其是民企、小微企业倾斜。只有严控地方债务增量,坚持地产调控,合理管控影子银行,加大减税降费,才能在防范地产泡沫与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稳就业和稳经济。”姜超团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