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证快评】重拳祭出 “任性”停牌已穷途末路

王兴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相关消息:上交所就发布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指引答记者问

            深交所就停复牌业务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曾几何时,A股上市公司“随意停”、“任意停”、“长期停”等现象一直备受投资者诟病。但随着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 上市公司“任性”停牌这一A股顽疾有望得到根治。

  此次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从减少停牌事由、压缩停牌期限、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停复牌监管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予以重点规范。其中,重点是规范重大资产重组停复牌行为,比如仅允许以股份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重组申请停牌,且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以重大资产重组为由停牌,此前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的惯用手法。虽然其确有一定的信息保密、防控内幕交易等功能,但也应看到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忽悠式重组”,来规避股票短期剧烈波动,甚至借此炒作股价,为大股东减持套现创造机会等问题不断出现。

  事实上,停复牌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及时、公平的信息披露,但也需要兼顾效率,维护投资者正当的交易权利,不应承担过多的避险功能,更不应成为部分上市公司逐利的工具。

  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这些避险功能已经可以通过不依赖停牌,而是靠完善的制度来实现。近年来,市场各方在停复牌的制度原理和功能上也已经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不停牌”、“少停牌”、“短停牌”的市场共识逐步形成。随着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地,相信A股也将正式告别“任性”停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