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聚焦自贸区建设5周年:“放管服”激发自贸区活力

董碧娟中国经济网

  【聚焦自贸区建设5周年】“放管服”激发自贸区活力

  “之前要拿到这个证,需要3个月甚至半年时间,这次只用了半个小时。”11月13日,在湖北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圣广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领取到湖北首张“告知承诺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高兴地说。

  5年来,在我国自贸试验区的沃土上,像这样的改革创新不断开花结果。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点的不断深入,又推出了一批效果好、风险可控的制度创新成果,大大简化了许可证办理流程,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直击难点、痛点和堵点,是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的核心。

  在部门、银行间“往返跑”,曾让办理税库银三方协议的纳税人耗时耗力。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后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让数据跑路代替了企业跑腿,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三方协议签订。

  专利审查慢,让一些科研人员着急上火。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优化流程和服务,使发明专利审查从3年缩短到3个月,“实用新型”从1年缩短到1个月,“外观设计”从3个月缩短到1周。

  以往进出口通关环节,需要企业现场提供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几十种监管证件,如今在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海关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办理通关除了保密需要等特殊情况外,其余全部实现联网核查,企业再也不用拿着纸质证件来回跑。

  立足功能定位竞相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

  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积极探索,复制推广了“保税燃料油企业信用监管新模式”等5项保税燃料油供应方面的政策措施。

  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提高中欧班列的辐射能力,大胆探索,复制推广了“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等新模式,显著提升了中欧班列的通关效率。

  多项“放管服”改革措施被列入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比如,投资管理领域的船舶证书“三合一”并联办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低风险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行政许可审批改革,一般纳税人登记网上办理等。

  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经验尤为丰富,比如,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船舶准入管理新模式,“先放行、后改单作业模式”,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海运进境集装箱空箱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入境大宗工业品联动检验检疫新模式,国际航行船舶供水“开放式申报+验证式监管”等。

  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也给众多企业带来便利,比如,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边检服务掌上直通车,简化外锚地保税燃料油加注船舶入出境手续,国内航行内河船舶进出港管理新模式,海关企业注册及电子口岸入网全程无纸化等。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市场活力不断迸发。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区内新增企业7万多户、注册资本1.5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6倍和6.8倍。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累计登记市场主体4.5万户,是设立自贸试验区之前市场主体的2倍。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2%地区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

  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全域新增注册企业13055户,占全市同期新增注册企业的9.5%,其中新增外资注册企业240户,占全市23.3%。

  我们相信,在不断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中国自贸试验区将给世界更多的惊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