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迎政策鼓励 “银行系”业绩亮眼
近期多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浮出水面。从数据看,伴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场景、风控等各项能力的提升,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业内人士认为,受惠于政策支持,金融机构需结合大数据、风控、征信和反欺诈等金融科技的运用,与特定消费场景相结合,打造更优质消费金融产品。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亮眼
原银监会网站显示,当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2家,其中银行系参股控股的共19家,占比超过90%。
多家银行半年报披露了旗下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情况。数据显示,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盈利增长明显。
截至6月末,兴业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153.42亿元,较期初增长46.10%,各项贷款余额147.85亿元,较期初增长49.80%;报告期内营业收入8.69亿元,实现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增长119.78%。
杭银消费金融则扭亏为盈。截至上半年末,该公司未经审计总资产为49.94亿元,净资产为4.62亿元,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111.89万元,同比增长259.53%,实现净利润613.02万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亏损473.64万元。
实力较强的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盈利情况在行业内保持领先。截至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规模达到607.74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29.4%;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和6.04亿元,同比增幅为32.3%和11.6%。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共实现营收41.07亿元,净利润3.66亿元,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3%。
也有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为负。成立于去年八月的上海尚诚消费金融上半年的净利润为-0.16亿元。上海银行半年报称,这主要由于公司处于发展初期,系统投入等成本支出较大;此外,公司按照监管要求,计提贷款损失准备0.93亿元。
应借力金融科技手段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76号文提出,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消费金融行业将继续受惠于国家政策,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更好发挥以优质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拉动内需的作用,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国家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李乃钦表示,当前传统的房贷、车贷等信贷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消费金融机构应借力于金融科技手段实现精准营销,切入更多消费场景,打造更多可得性、便利性和高覆盖率的优质消费金融产品。
马上消费金融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场景结合的创新金融服务,覆盖消费者全生活周期的消费场景,充分满足多样化以及不断升级的消费者需求。目前,马上消费金融已经深入上百个场景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既有线下超过12万家门店的零售场景,也有线上电商、3C、家电等日常生活消费场景,视频、游戏等文化娱乐消费场景,以及租赁、健康、旅游、出行、教育等各类涉及普罗大众衣食住行、新型升级类的消费场景。
“过硬的技术是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提高信贷审批和金融效率。”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