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成绩可喜 继续发力——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现场督查“放管服”改革见闻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题:成绩可喜 继续发力——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现场督查“放管服”改革见闻

  新华社记者梁军、刘怀丕、汪军

  “只需跑一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改革给人民带来获得感的重要指标。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启动以来,督查组深入全国各地实地督查,检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

  挤干办证时间水分

  “您好,来办什么事呢?”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第十六督查组询问办事群众李新梅。“开通了医保账户。”李新梅说。“用了多长时间?”又问。“5分钟。”李新梅回答说,现在的服务中心,进门就有人引导,服务态度也好,办事很快很方便。

  据负责人介绍,二七区政务服务中心为推进“一次办妥”工作机制,于今年5月中旬推出了特事特办、容缺受理服务机制。

  武汉市一些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企业帮办服务区,帮办人员向企业群众提供帮办引导、信息咨询、预审建档、审批协调等免费的专业化服务,实现全程帮办、一帮到底。

  河南、甘肃等地企业的登记、变更及注销等所有业务,都实现了网上办理,公司注销不再向工商部门报送材料;刻制公章、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等方面的手续办理效率明显提高,大幅挤干了时间水分。

  第二十四督查组了解到,贵州省直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由357项减少到27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从138项减少到54项。“减证便民”方面,贵州省取消3823项证明材料和19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省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务服务大厅。

  “以前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需要网上申请,然后人工审核,现在实现了自主申报,鼠标点击确认就行,时间从过去的2个工作日变成了2分钟。”兰州市工商局行政审批处处长高雅利说。

  在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第十二督查组用随机抽取号码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获悉,商户从提交材料到成功注册公司,用时不足4天。

  “一窗受理”期待打通“最后一公里”

  西宁市范先生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贷款抵押。他说,自己第一次来大厅办理抵押手续,如果一切顺利,工作人员会通知他来这里办理第二次抵押。范先生首先需要在房屋交易所窗口进行网签备案,审核通过后再到不动产登记窗口进行登记。

  西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陈建强现场回应,为了让群众少跑腿,住建部门将交易登记窗口设在了不动产登记大厅,但由于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的系统没有互通,目前实施“一窗受理”还存在困难。

  “由于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和对接,政务服务数据同源难度较大,企业和群众办不同部门的事情,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 辽宁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吴娟说。

  各路督查组发现,一些地方对此已经开展了有益探索。贵州搭建起全省统一的云上贵州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了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42.6%。甘肃省工商局与公安、税务部门完成了系统对接,公安部门的公章刻制备案作为“多证合一”事项被整合。

  督导组表示,应加快各部门技术对接,可将政务信息资源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不予共享等类型,对于个别单位该共享不共享的行为,予以坚决杜绝。

  加大“放管服”力度 释放持久红利

  在江苏省镇江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对面就是几家银行柜台。一名银行员工向督查组介绍了以往开户的流程:企业提交开户申请后,申请材料原始件先由商业银行初审,再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这些纸质材料完全依靠银行人工传递,就算中间一天都不耽搁,至少也要3天。

  为解决这个问题,镇江市政务服务中心采取了请人民银行进驻办事大厅的做法。商业银行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马上交到人民银行在大厅设立的窗口,人民银行立刻审核并许可决定,省去了材料传递时间,开户手续半天之内即可办结。

  督查组发现,随着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化,各部门都在逐级下放审批权限,但由于沟通协调不到位,一些部门下放比较彻底,一些部门下放比较慢。受访人士认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尽量减少高层级审批事项,尽可能将一般项目审批事项集中在市县两级。

  “一家企业的投资项目,绝大部分立项备案在县区,规划审批在市级,土地审批在省级,特殊事项审批在中央,其余事项也分别在不同层级。”第二十八督查组成员说,权力下放不同步、不匹配,导致项目单位经常奔波在省、市、县(区)三级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督查组还发现,由于行政审批依据的法律法规大多属于部门法,导致相关规定不系统、不协调甚至相互“打架”,造成部门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死循环”,经办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汇报请示,严重影响了项目手续办理进程。

  同时,在行政审批过程中,项目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各种评价报告和方案,并经过中介评审和行政审查,这极大地耗费了项目单位的人力、财力和精力。

  甘肃省政务大厅负责人表示,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应从机构编制和人员配置上加强保障,让“放管服”改革释放持久红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